肿瘤

肺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上海市肺科医院 吴凤英 任胜祥 朱唯芳整理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1-09-26
导读

          9月3-4日,第3届中德肺癌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数十位国内外知名肺癌专家对2011年全球肺癌领域的学术热点、难点进行年度盘点,并和与会人士展开全面的交流和讨论。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白春学教授报告了肺癌的早期诊断。

关键字:  肺癌 | 诊断 

  inserted image

  白春雪教授

  9月3-4日,第3届中德肺癌论坛在上海举行。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数十位国内外知名肺癌专家对2011年全球肺癌领域的学术热点、难点进行年度盘点,并和与会人士展开全面的交流和讨论。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的白春学教授报告了肺癌的早期诊断

  近50年来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且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失去了手术等有效治疗的机会,生存期明显短于早期患者。因此,早期诊断肺癌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有:

  胸部CT筛查:大部分试验认为,CT在早期诊断肺癌方面的作用是肯定的。胸部增强CT能发现3 mm的病灶,敏感性达90%,对于>1cm病灶,其敏感性可达95%。目前人们多认为低剂量CT在早期诊断方面类似于常规CT,且可减少常规CT可能带来的损伤。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的研究报道,每年1次低剂量CT筛查对I期肺癌的检出率可达85%,该些患者10年生存率达88%。另一项在肺癌高危人群中比较低剂量CT与胸部X线对肺癌检出率影响的研究发现,胸部CT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尽管CT用于肺癌筛查目前仍有争议,但在大规模随即临床试验出现之前,CT仍是降低死亡率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PET和PET-CT:PE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较高,可达96%,但是PET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将PET与CT融合(PET-CT),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大超过单纯CT或PET,并且在肺癌分期和发现远处转移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自荧光纤维支气管镜(AFB):利用自体组织荧光的不同特性观察和分析气管、支气管粘膜病变,进而对异常荧光区域粘膜活检可增加癌前病变或原位癌的检出率。一项关于AFB联合常规普通白光纤支镜(WLB)诊断支气管肺癌的研究显示,WLB敏感性为70.4%,联合WLB+AFB组敏感性显著提高,为91.5%。

  支气管内超声气管镜(E-BUS):E-BUS能有效进行气管旁及纵隔结构的检查,增加孤立肺结节活检的阳性率;联合普通的TBNA能增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活检的阳性率,更好的进行肺癌的分期;还能发现CT不能发现的支气管内肿瘤,增加检出率。

  电磁导航气管镜:通过电磁导航及三维支气管重建,能准确地对常规气管镜下看不见的病灶甚至透视下不可见的肺部病灶进行活检,ENB对周围型肺癌的检出率达67%。

  荧光共焦显微镜(FCFM):该技术是通过将纤维光学探头装入支气管镜的工作通道,直接观察活组织的显微镜图像,获得实时无创的组织学图像,提高了支气管镜活检的阳性率,并避免了不必要的活检和重复操作。FCFM能轻松发现异常的细胞、观察支气管基底膜的变化以及支气管直径等,可用于肺癌及其他肺部疾病的检查。

  痰液检查: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ThinPrep)技术,较常规的痰液检查明显提高阳性率。24小时痰液凝固沉渣切片检查阳性率明显优于痰液涂片。

  比色传感器芯片检测呼出气:利用比色传感器芯片法,对检测者呼出的气体中挥发性有机复合物进行测定,该方法对肺癌诊断具有中度敏感性。

  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分子标志物,如EGFR、KRAS、p53突变、p16甲基化,端粒及端粒酶的活性,蛋白芯片、微卫星异常检测等,可作为早期肺癌的筛查指标。

  肺癌的形成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阶段的复杂病变过程,应用以上的检测手段,早期通过基因及蛋白组学、形态学、影像学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和早期肺癌,为肺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相信将来会有更多的更新的、简单易行的监测方法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更多精彩内容,见专题报道:http://zt.cmt.com.cn/zt/cglcf3/index.html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