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

≥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局部治疗模式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殷文瑾等 来源:CSCO2011论文集 日期:2011-09-13
导读

         ≥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高危复发风险。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这类患者即使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仍预后较差。然而,目前有关这类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这类乳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因子,并明确其有效的治疗模式,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乳腺癌研究所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殷文瑾 柳光宇 狄根红 吴炅 沈镇宙 邵志敏 陆劲松

  目的:≥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具有高危复发风险。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这类患者即使经过积极规范的治疗仍预后较差。然而,目前有关这类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研究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旨在探究这类乳腺癌患者潜在的预后因子,并明确其有效的治疗模式,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

  方法:本研究对在我院手术的518例≥4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描绘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则用于明确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根据腋下淋巴结转移数目,本研究将518例患者分为4-6个淋巴结组(38.22%)和≥7个淋巴结组(61.78%)。与≥7个淋巴结组相比,4-6个淋巴结组的肿块相对较小(P<0.001),且接受改良根治术的患者更为多见(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接受改良根治术和根治术患者的DFS(P=0.2454)和OS(P=0.6428)无显著性差异。然而,亚组分析观察到,根治术可显著改善≥7个淋巴结转移患者的DFS(P=0.0305),同时OS获益也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0.547);相反,根治术却未能显著延长4-6个淋巴结组的DFS(P=0.6217)和OS(P=0.7761)。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术后放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DFS(P=0.0360),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发现术后放疗获益仅见于≥7个淋巴结组(P=0.0107)而非4-6个淋巴结组(P=0.3344)。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下淋巴结状态(P=0.001)、肿瘤大小(P=0.005)、术后放疗(P=0.015)和手术方式(P=0.016)是DFS的独立预测因子;腋下淋巴结状态(P=0.001)、肿瘤大小(P=0.001)和手术方式(P=0.035)同样亦是OS的独立预测因子,而术后放疗则具有临界统计学意义(P=0.099)。

  结论:本研究发现,局部治疗包括手术和放疗可显著改善≥4个尤其是≥7个腋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此,对这类患者而言,临床实践中除了应重视辅助全身治疗包括化疗和内分泌治疗之外,局部治疗策略同样不容忽视。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