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神经

帕金森病治疗的七大误区

作者: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胡小吾 编辑:鲍爱宁 来源: 日期:2012-03-26
导读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果治疗方法合理,可以取得长期满意的效果。但由于人们对帕金森病的种种误解,错失了最佳治疗导致他们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日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胡小吾教授提出,帕金森病人必须进行规范的治疗,延缓并控制病情成为当务之急。

关键字:  帕金森病 | 治疗 | 误区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果治疗方法合理,可以取得长期满意的效果。但由于人们对帕金森病的种种误解,错失了最佳治疗导致他们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日前,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胡小吾教授提出,帕金森病人必须进行规范的治疗,延缓并控制病情成为当务之急。

  帕金森病治疗的七大误区

  ——长海医院神经外科开展中晚期帕金森病大型义诊

  长海医院神经外科 胡小吾

  随着媒体和百姓对于帕金森病防治知识的不断了解和推广,人们对于帕金森病的防治意识比起以往已经有所增强,但是仍旧有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有使病情发展延缓,反而加速恶化。如今,怎样选择合理的正规治疗、少走弯路是帕金森病医生和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日前,在“411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一本名为《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解读》的大众刊物如期问世,这本指南集聚了多位全国帕金森病领域顶级专家几十年来的医学经验。长海医院神经外科胡小吾教授参与了此次指南的编写,他告诉记者,“由于帕金森病的病因至今没有明确,所以治疗误区很多,不断的有患者走弯路、吃错药,但是许多患者仍旧急功近利,大剂量不按规矩的吃药,或者轻信他人进行不规范的手术,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并且归纳了目前人们对于帕金森病治疗普遍存在的七大误区:

  一、吃药时期误区   帕金森病病人不是吃几个疗程药后症状缓解就可停服,而是如果一旦吃上,需要终身吃药。药物治疗最有效的时间一般只有4~6年,随着吃药时间延长,疗效越来越低,剂量越来越大。长期吃药后会出现肢体不自主舞蹈样动作和药效作用来去无踪的副作用。因此,过早或过晚服用药物都是错误的,我们应尽量推迟吃药时期,如果症状轻微,可以暂时不吃药,但如果症状明显,就应该及时吃药,以控制症状。

  二、药物选择误区  有的病人一开始吃药就选择效果最明显的多巴胺制剂,该类药物效果明显,但可能使副作用提早出现。因此,对年龄较轻的早期病人,应选择多巴胺激动剂,该类药物虽然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但可推迟药物副作用出现;对年龄较大的早期病人,可应用多巴类药物。随着病情发展,需要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因此吃药需要做到“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即剂量尽可能小,长期规律地服用,能达到80%左右效果即可。

  三、外科治疗选择误区  到中晚期,吃药效果不理想,即使药量加大,药物疗效也不满意,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或药物副作用较大,应考虑用外科治疗。在早期,症状较轻,吃药效果又好,不需要手术;在很晚期,即使手术,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外科治疗通常在发病后5年进行,对以震颤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因为震颤对外科治疗反应比较好,在发病3年后也可以进行手术。

  四、毁损术治疗的误区  帕金森病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毁损术,即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平时我们听说的“细胞刀”就是这种方法。毁损术治疗较经济,如果做一边,可控制对侧肢体症状。但它是一种破坏性手术,约4~10%病人术后出现脑出血、靶点偏差等并发症。毁损术一般只能做一侧,如果做双侧,并发症高达30%。因此,国外很少有人做毁损术,国内做这种手术的人数也在减少,但单侧毁损术还是比较适合由于经济原因不能进行脑起搏器治疗的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病人。

  五、脑起搏器认识的误区  脑起搏器是近40年来帕金森病治疗上的最大进展,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手术在脑内神经核团植入电极,把脉冲发生器埋藏在胸部皮下,脉冲发生器发出电刺激,通过皮下导线,传到脑内电极,抑制不正常的神经放电,使其消除症状。目前全球有8~9万的帕金森病病人接受了脑起搏器治疗。国外治疗率达8%,而我国运用脑起搏器治疗仅为所有帕金森病人的0.125%。

  六、脑起搏器更换电池的误区 脑起搏器治疗不破坏脑组织,是一种可逆性的神经调节治疗,且不影响今后新的方法治疗,但是费用较高,起搏器电池耗完后(一般在6年左右)需要更换脉冲发生器。在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不需要对脑部进行任何手术,只要在胸口皮下组织取出电池更换新的仪器便可。据了解,长海医院是200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脑起搏器治疗,全上海也仅有长海和瑞金两家医院实施该项技术。

  七、药物和脑起搏器对立认识的误区  两者治疗互不对立,吃药不是为了不手术,手术也并不为了不吃药。因为在中晚期,即使加大药物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效果有限,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性作用状态,而起搏器治疗主要目的是改善病人的无药性作用时的症状,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吃药剂量。因此,对中晚期病人最佳的治疗手段应是“一手拿着多巴胺药物,一手拿着脑起搏器”。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