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1日,《柳叶刀感染病学》(Lancet Infect Dis)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提示,一种带有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1(NDM-1)基因的耐碳青霉烯革兰阴性肠杆菌科细菌(简称NDM-1)的蔓延,有可能成为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该结果公布后随即引发了全社会广泛关注,甚至还引发医药股市的动荡,“超级细菌肆虐”、“超级抵抗力”、“无药可施”等各种无不噱头的词语见诸于大众媒体的报头。
[详细]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抗生素,已经走过55年的历程。她被美国礼来公司提纯,并于1958年问世,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葡萄球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万古霉素提纯工艺不断提高,其临床应用的重要性被进一步认识,随之得到了广泛应用。55年来万古霉素的耐药性如何?其作用机制有何特殊性?本文将一一加以叙述。
[详细]
屠呦呦,一个以往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女药学家,在2011年却因获得拉斯克奖而走入公众视野。这是迄今中国生物医学界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级别大奖。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也因为该奖项,使中国的“青蒿素”研究更引人瞩目,从1967年开始,堪比“两弹一星”研究的“523”项目逐渐“浮出水面”。
[详细]
“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中国艾滋病防治的被动局面。自2004年开始,艾滋病的免费抗病毒治疗正式实施。当时,国际上能够提供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并不多,我国主要依靠5种国产仿制药和进口的拉米夫定、依非韦伦组成一线治疗方案。随着治疗药物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免费提供的药物种类已达到9种。
[详细]
早在1997年,H5N1禽流感病毒就被公认有可能引发下一场流感的大流行。事实上,自2003年开始,多个国家均出现了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病例。而我国大陆自2005年确诊首例人H5N1禽流感病例以来,虽然每年都有相关病例报道,但多为散发,且感染者多为与禽类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详细]
2013年4月1日,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果子狸含冤10年,蝙蝠才是非典病毒元凶”新闻,消息称,非典病毒的天然宿主是一种名叫“中华菊花蝠”的蝙蝠,当初果子狸被冤枉了。随即,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用新浪认证微博“@国家动物博物馆员工”留言称,2005年,我们研究组就已经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上披露蝙蝠是类SARS冠状病毒的携带者,而且那是中华菊头蝠,不是“菊花蝠”!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