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报记者邀请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候任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对此次年会上有关类风湿关节炎(RA)进展内容进行评述时,栗教授指出,本次会议整体上强调了三方面内容:① 强化目标治疗概念,即治疗应达到疾病临床完全控制或最小疾病活动度;② 强调个体化治疗,为不同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方案;③ 重视指南及规范的应用,用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在医学论坛报记者邀请亚太风湿病联盟(APLAR)候任主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教授对Eular年会上有关类风湿关节炎(RA)进展内容进行评述时,栗教授指出,本次会议整体上强调了三方面内容:① 强化目标治疗概念,即治疗应达到疾病临床完全控制或最小疾病活动度;② 强调个体化治疗,为不同患者选择最适合的方案;③ 重视指南及规范的应用,用循证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基础研究:
进展快、成果多
栗教授表示,近年来,RA病原学研究进展迅速,在本次会议上进行了广泛讨论。多项研究显示,由微生物所致的慢性炎症在RA发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遗传学方面,已证实多个基因位点与RA发病有关。另外,微小RNA(microRNA)也在RA发病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其小分子特性,微小RNA也可能成为RA治疗的潜在新靶点。
诊断:
生物标志物是研究热点
栗教授谈到,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和美国风湿病学会(ACR)联合制定的RA分类新标准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新的生物标志物在诊断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学者研究较多的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等在此次大会上介绍较少,提示了我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的优势。
治疗:
生物制剂疗效明确,
传统药物不容忽视
栗教授介绍,本次会议发布了生物制剂治疗RA的很多新成果,例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α)、白介素6(IL-6)受体抑制剂、小分子药物(JAK抑制剂)等,其疗效肯定,临床应用前景光明。
此外,会议也有一些关于生物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研究,如疫苗注射、既往病毒感染等对生物制剂的影响。其中,我国学者报告了使用生物制剂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研究结果,提示生物制剂联合抗病毒治疗安全有效(编者注:详细报道见A14版)。
同时,此次会议也强调了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在RA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从我国国情出发,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基础,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积极、正确、个体化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对于疾病的整体控制和管理意义不容忽视。
(龙华 整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