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37岁,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近2个月,咳嗽、咳痰半月余,胸闷、气促8天”入院。患者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接受甲泼尼龙(MP)、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治疗,10余天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本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经维持MP 治疗,继续以复方磺胺甲噁唑+米卡芬净治疗有效。该病历提示,1.对于免疫缺陷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镜活检病原体染色检查是诊断PCP的金标准,以检出包囊或滋
摘要
患者男性37岁,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近2个月,咳嗽、咳痰半月余,胸闷、气促8天”入院。患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接受甲泼尼龙(MP)、霉酚酸酯(MMF)+他克莫司(FK506)治疗,10余天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左侧胸痛、呼吸困难且进行性加重。本院诊断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经维持MP 治疗,继续以复方磺胺甲噁唑+米卡芬净治疗有效。该病历提示,1.对于免疫缺陷患者,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镜活检病原体染色检查是诊断PCP的金标准,以检出包囊或滋养体为诊断依据;2.短期用糖皮质激素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治疗益处可能超过其风险;3.对于临床中高度怀疑PCP而不能耐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患者,可予诊断性治疗,并根据CD4+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调整免疫抑制剂。
病史简介
患者男,37岁,主因“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近2个月,咳嗽、咳痰半月余,胸闷、气促8天”入院。
患者约2个月前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性肾炎”,应用甲泼尼龙(MP) 40 mg/d治疗5天后,加用霉酚酸酯(MMF,1.5 g/d)+他克莫司(FK506,2 mg/d),1周后FK506加量至3 mg/d。10余天后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左侧胸痛,呈进行性加重,随后有呼吸困难、气促,外院胸片示“左上肺外带小圆形结节影、支气管炎”,胸部CT示“双肺多发感染性病灶”,查FK506血药浓度8.7 ng/ml,血小板84×109/L,尿蛋白(++),尿隐血(+),未予特殊治疗,症状渐加重。2天前患者感呼吸困难、左侧胸痛及气促明显,故入院。
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
体温37.5℃,血压132/85 mmHg,呼吸45次/分,心率98 次/分,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75%(未吸氧)。急性病容,呼吸急促,双下肺呼吸音减弱,听诊左中下肺可闻及少量湿音。双下肢未见水肿。
胸片(图1):双肺炎症伴渗出性改变,左侧胸腔积液。
肺部CT(图2):双肺炎症伴水肿,左侧胸腔积液;左肺上叶团块状高密度影,考虑炎症可能大;右侧胸膜增厚。
图1 入院时胸部X片示双肺炎症伴渗出性改变,左侧胸腔积液
图2 入院时胸部CT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左上肺见团块状高密度影,主动脉结上方见小片状无肺纹理区
图3 肺泡灌洗液吉姆萨染色见含6个滋养体的肺孢子虫包囊
图4 入院第8天胸部CT示左肺上叶多发囊状无肺纹理区,双侧气胸,前上纵隔气肿
图5 治疗期间CD4+、CD8+细胞计数及比值变化 实验室检查
尿液:尿沉渣红细胞计数 18万/ml、多形型,尿蛋白定量0.3 g/24h(尿量1300 ml)。
血液:血红蛋白116 g/L,白细胞 7.9×109/ L,淋巴细胞 10%,血小板 102×109/L,C反应蛋白(CRP)208 mg/L,白蛋白 27.3 g/L,球蛋白 15.9 g/L;乳酸脱氢酶600 U/L;空腹血糖 8 mmol/L,钠 129 mmol/L,总二氧化碳 20 mmol/L,肌酐 82 μmol/L,尿素氮 20 mmol/L。
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FiO2)100%]:氧分压(PO2)196 mmHg,二氧化碳分压(PCO2)34.9 mmHg,乳酸(Lac)1.0 mmol/L,pH 7.483。
免疫学检查:CD4+细胞 48个/μl[正常值(651.3±273.6)个/μl],CD8+细胞 199 个/μl[正常值(452.62±210.83)个/μl],CD4+/CD8+比值 0.24(正常值1.56±0.58),调节性T细胞2 个/μl[正常值(33.2±9.4)个/μl]。
诊疗经过
本例患者原发病明确诊断为SLE、狼疮性肾炎,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治疗中出现咳嗽、咳黄色脓痰、胸闷、气促,入院后发现其处于严重免疫缺陷状态,伴发热,结合CT表现,考虑为肺部感染。
立即停用MMF、FK506, MP剂量从静脉滴注40 mg/d减为16 mg/d,患者体温渐升高,其发热、心率呼吸增快等临床特点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血气分析示氧合指数仅196,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成立。予以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机械通气、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奥硝唑、米卡芬净、复方磺胺甲唑)、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以及肠内营养,并予以血浆、白蛋白、胸腺肽、质子泵抑制剂、胰岛素等治疗。
入院第4天病情稳定后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灌洗液吉姆萨染色见含6个滋养体的包囊(图3),第8天复查肺部CT见双肺囊性病变明显,伴气胸、纵隔气肿形成(图4)。本例可明确诊断为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维持MP 16 mg/d治疗,继续以复方磺胺甲唑联合米卡芬净治疗。
经上述治疗后CRP恢复正常,多次血和痰培养均为阴性。因患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较高,故将MP加量[80 mg/d×3 d,40 mg/d×5 d,随后口服MP 24 mg/d×6 d,以16 mg/d维持]。此后患者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渐降下降。入院第17天完全停止CRRT,尿量和肾功能正常。第28天患者出院,口服泼尼松10 mg/d。
2周后复查,无咳嗽、咳痰,体温正常,尿量1500 ml/d,血常规、肝肾功能、CRP均正常,白蛋白47 g/L,仍有少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肺部CT示双肺囊性病变明显缩小、纵隔气肿完全吸收。
诊断 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C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分析讨论
免疫缺陷患者中PCP的诊断方法
导致免疫缺陷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细菌(包括结核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包括巨细胞病毒)和耶氏肺孢子虫等,患者可表现为相似的临床综合征,如未及时治疗病情均可能迅速恶化,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是早期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的关键。病原体染色检查是诊断PCP的金标准,目前仍以检出包囊或滋养体为诊断依据。取材主要来源于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支气管镜活检,上述方法检出率依次增加,但支气管活检损伤大、危重患者不易耐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成为临床常用方法,其敏感性为49%~79%,特异性为99%。对于临床怀疑PCP者应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早行病原体检查。但本例未检出典型的含8个滋养体的肺孢子虫包囊,可能与入院后接受米卡芬净治疗有关,因为其可破坏肺孢子虫包囊壁导致包囊溶解。
糖皮质激素在PCP中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对PCP辅助治疗有重要意义。临床研究表明,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少药物性皮疹发生、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肺纤维化、减少机械通气、降低死亡率。
尽管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有诸多益处,但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为导致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出现免疫缺陷、CD4+细胞计数低下从而发生PCP的直接原因,且其副作用如消化道出血、肝损害、高血糖、精神异常、机会性感染仍不可忽视。因此有研究者认为,短期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治疗益处可能超过其风险。本例患者肺部感染表现为ARDS,似乎有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指征,且应用小剂量MP后临床症状及各指标明显改善,一定程度上佐证了糖皮质激素对PCP的辅助治疗作用。
T细胞亚群或可作为PCP诊治线索
普通感染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多为正常,而PCP患者CD4+细胞计数及CD4+/CD8+比值常低于正常范围或在正常低值。
对临床中高度怀疑PCP而不能耐受支气管肺泡灌洗的患者,可予诊断性治疗,并根据T细胞亚群进一步调整免疫抑制剂。观察本例患者发现,入院时其CD4+细胞计数明显低下、CD4+/CD8+降低,而减小免疫抑制剂用量后,两种淋巴细胞计数均回升,但CD4+/CD8+进一步降低;MP加量后,CD4+细胞计数反而进一步回升,而CD8+细胞计数降低,CD4+/CD8+回升(图5)。但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和比值的变化对PCP是否具有致病意义,以及如何根据T细胞亚群实时调整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仍有待深入研究。
总结
本例SLE患者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未常规监测免疫功能,导致继发性免疫功能缺陷和PCP,在接受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米卡芬净治疗及MP辅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由于炎症反应在PCP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故糖皮质激素对此类患者的确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但对于非HIV感染的免疫缺陷患者,在继发PCP后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时机、剂量、疗程及减撤药方案均待更多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明确,对不良反应的监测和预防也不容忽视。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