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SLE疾病活动和淋巴瘤风险之间没有关联,即使在调整年龄,性别,干燥综合征,治疗,累积类固醇剂量等因素后也无关联。并从绝对数字来看,暴露环磷酰胺的SLE患者的淋巴瘤发生率仍相对较低,新发淋巴瘤病例不到1/1000人.年(在环磷酰胺暴露后)。
近期来自加拿大的一项研究表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疾病活动似乎与淋巴瘤的进展不相关,淋巴瘤和狼疮治疗之间仅存在关联“提示”,研究的相关结果发表在1月8日《风湿病纪事》(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中。
加拿大魁北克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研究所风湿病学,流行病学研究员Sasha Bernatsky博士,和同事进行了一项多点病例队列分析,分析涉及75例SLE和淋巴瘤患者(72非霍奇金淋巴瘤,3例霍奇金淋巴瘤)和以及加拿大,美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4961例无癌SLE对照者。
研究团队分析了一组患者服用的药物记录,如环磷酰胺,氨甲喋呤,或硫唑嘌呤。同时比较了另外一组淋巴瘤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该指标可检测发作活动,心理功能改变,视觉异常,颅神经障碍。
研究发现,SLE疾病活动和淋巴瘤风险之间没有关联,即使在调整年龄,性别,干燥综合征,治疗,累积类固醇剂量等因素后也无关联。
虽然研究人员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使用环磷酰胺以及存在累积类固醇的淋巴瘤风险要高约2倍,但全面调整模型导致可信区间为无效值。
并从绝对数字来看,暴露环磷酰胺的SLE患者的淋巴瘤发生率仍相对较低,新发淋巴瘤病例不到1/1000人.年(在环磷酰胺暴露后)。
75例淋巴瘤病例中,15例曾使用环磷酰胺,19例曾使用硫唑嘌呤,9例曾使用氨甲喋呤,6例曾使用麦考酚酯。
研究表明,环磷酰胺是唯一一种免疫抑制药物暴露,淋巴瘤病例组(20.0%)往往比对照组(16.8%)的暴露频率高, 虽然这两组间的差异(可信区间)还包含无效值(零差异)。这意味着环磷酰胺在淋巴瘤中发挥一种潜在作用,但总的来说,服用环磷酰胺的患者数量较小。
红斑狼疮的治疗主要是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人体免疫反应。人们对治疗药物是否受该慎用研究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果令人欣慰,这表明SLE中的大多数淋巴瘤病例并不是药物暴露引发的”。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