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请登录,我要注册

风湿

得了硬皮病,活不过十年?

作者:卓正医疗余金泉医生 来源: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日期:2017-03-30
导读

         得了硬皮病,活不过十年?这话究竟有没有依据?

关键字:  硬皮病 

        硬皮病/系统性硬化症(SSc)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千变万化,不是一个适合用于大众科普的疾病,因此余医生也一直对这个topic避而远之。

        然而,余医生有个朋友就是硬皮病,该朋友念叨余医生做各种科普,就是不做硬皮病相关科普,她很忧桑。

        坊间传闻,得了硬皮病,活不过十年?

        以上,那么,今天我就硬着头皮来浅谈一下硬皮病吧。

什么是硬皮病?

        硬皮病Scleroderma一词源自希腊语“scleros”,用于描述增厚、变硬的皮肤。硬皮病由一组以存在增厚硬化的皮肤病变为共同表现的异质性疾病组成,除了“硬皮”外其他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并且病因不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发病机制上目前人类认知已经清楚的是:疾病早期可能以炎症和血管损伤为主,而晚期则以纤维化和血管供血不足为突出表现。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的进展日新月异,使该病发病机制越来越清晰,是遗传易感个体在环境因素触发下,诱发早期血管损伤、免疫细胞活化、产生自身免疫反应以及随后的成纤维细胞活化和基质积聚而导致的慢性和进行性组织损伤的级联反应。随着时间推移,血管功能不全和重要脏器受累纤维化,导致患者发病和死亡。

        正是鉴于以上发病机制,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该疾病,早诊断、早治疗,治疗的时机可能应当尽量往前推移,在早期血管损伤、免疫细胞活化、免疫炎症阶段给予积极治疗,如果能经过治疗不启动级联反应,则患者预后将改善。这是一个愿景,实际上,在许多患者而言,自身免疫反应和血管病变通常先于临床发病,并导致纤维化进展;血管闭塞和间质纤维化又进一步加剧自身免疫和炎症反应——形成一个恶性加重的死循环。

        这个科普做得好沉重的样子——余医生的病人都知道,我喜欢在病人得意忘形时泼冷水,在病人心灰意冷时鼓舞安抚人心。以上说得那么沉重,接下来就转折一下呗。

得了硬皮病,活不过十年?

        回归前文“得了硬皮病,活不过十年”的坊间传闻。从前确实有研究提示,弥漫性皮肤病变的患者从雷诺现象发生到死亡中位病程为7.1年。按这个数据来说,确实是得了硬皮病,活不过十年?

        那么,硬皮病的实际生存率是怎么样的?硬皮病的生存率从1972-1981年的54%提高到1982-1991年的66%;弥漫皮肤型硬皮病的5年生存率从1990-1993年的69%提高到2000-2003年的84%;局限皮肤型硬皮病的5年生存率高达93%。

        在风湿免疫科硬皮病绝非罕见病,但也并非常见病,所以临床数据非常有限。以上数据停留在2003年,2003年以后至今的14年如何?风湿免疫科作为近年来发展最迅猛的学科之一,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治疗从无到有,病患预后得到极大的改善,生存率也大幅度提高。你问我现在硬皮病的生存率多高?余医生还真答不上,但是可以肯定回答的是,现在硬皮病,尤其是一些局限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如能早期诊治,生存率已经相当高了,寿命跟正常人无异也不是夸张的说法。只是对于这部分病人来说,如何学会与疾病和平共处可能是一个更重要的课题。

        最后讲讲硬皮病的分型,前文已叙述,硬皮病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其实分型也相当复杂。对硬皮病相关疾病最简单的分类法是将其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疾病。临床上,几乎把硬皮病与系统性硬化症等同,其实术语系统性硬化症更适合于后者,该术语强调,内脏器官经常受累通常是这些疾病最重要的表现。我们临床上不过度区分,常常统称系统性硬化症,也是想时时提醒医生和患者记得,该病可累及多系统病变,需时时警惕。

        备注:本文知识点参考自凯利风湿病学、uptodate以及Ann Intern Med 133:600-603,2000.ARD 66:940-954,2007.Q J Med 103:109-115,2010.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