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青光眼面面观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马明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5-15
导读

         青光眼是一组直接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与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或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全球青光眼人数已超过6600万,中国地区青光眼患者绝对人数已居全球首位。鉴于青光眼严重的危害以及对视功能的不可逆影响,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  青光眼 | 面面观 

  青光眼是一组直接威胁和损害视神经视觉功能、与病理性眼球内压力升高有关的临床症候群或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青光眼是全球第二位致盲性眼病,全球青光眼人数已超过6600万,中国地区青光眼患者绝对人数已居全球首位。鉴于青光眼严重的危害以及对视功能的不可逆影响,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青光眼的病程进展是不可逆的,一旦进入晚期阶段,将难以避免致盲的厄运。若能够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令众多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损害得以延缓,降低致盲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青光眼诊断的检查方法主要有眼压检查、眼底检查、视野检查、前房检查以及激发试验等,接下来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眼压检查 正常人眼压为11~21 mmHg,若测量眼压大于24 mmHg,则为病理性眼压,需进行详细的青光眼排除检查。需要注意的是,11~21 mmHg的正常眼压值是统计学概念,只代表了95%人群的生理性眼压值,所以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高眼压不等于青光眼”,表示高眼压患者中有“高眼压症”的存在,患者仅仅表现为眼压高,而没有青光眼症状;“低眼压不等于没有青光眼”,因为低眼压患者中也存在“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所以,对待眼压须灵活、谨慎。

 

 

 

 

 青光眼面面观青光眼面面观 

 

 

眼压测量 

    青光眼面面观                                                            

 

 

  青光眼面面观

  眼底检查 目前最常用的器械是直接检眼镜。借助直接眼底镜,可以很容易窥见眼底结构,其中视乳头结构的变化对青光眼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常的眼底视乳头如图1,图中橙红色的圆形盘状结构称为视盘,视乳头中央色泽稍淡的小凹陷区称为视杯,正常视杯直径与视盘直径比值≤0.3;相较于正常视乳头,青光眼眼底视乳头典型表现如图1,图中颜色稍淡区域明显增加,视杯/视盘>0.3,当遇见此种眼底改变时,须引起高度重视。

  视野检查 视野检查是青光眼排除和诊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它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青光眼对视神经的损害程度,了解青光眼的进展、治疗效果以及预后,同时能够为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依据。

  前房检查 通过裂隙灯观察前房深度,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宽窄程度,能够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眼部结构特点,评估患者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及早预防和早期干预青光眼的发生。

  一般治疗及家庭治疗

  当滴用药物能够将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视野受损和眼底改变不再进展时,一般多选用药物治疗。治疗药物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分为很多种,青光眼患者需要长期联合使用多种眼药水控制眼压,但是由于药物中含有防腐剂成分,长时间滴用势必会对角膜产生危害。因此,在治疗青光眼的同时,应重视对角膜的保护,如加用人工泪液、角膜营养类药水等。

  青光眼患者的家庭治疗须注意以下几点:按时滴用眼药水;注意适当补充营养;避免情绪的波动;家庭环境光线要充足,不宜过暗,避免长时间处于黑暗环境;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适量运动;当感觉眼压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和治疗,不宜拖延。

  手术适应证及术后护理要点

  患者在以下情况时需考虑手术治疗:① 当药物无法控制眼压升高,或经常反复发作;② 药物治疗时,出现眼底视神经颜色逐渐变淡,视野缺损面积逐渐增加;③ 具有浅前房、窄房角等青光眼发生高危因素的患者主张及早进行手术。

  青光眼术后护理要点如下:① 患者术后须减少活动,避免情绪波动;② 按医嘱滴用眼药水,并注意眼部卫生;③ 术后定期门诊复诊,检查眼压、视野等情况。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