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在第14个哮喘日访哮喘病专家殷凯生教授

作者:本报驻地记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成运芬 本报记者 郑桂香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2-05-04
导读

         世界哮喘日是由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发起的一个纪念活动,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哮喘的防治和管理。

inserted image
 

  世界哮喘日是由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发起的一个纪念活动,目的是让人们加强对哮喘病现状的了解,增强患者及公众对哮喘的防治和管理。

  1998年12月11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哮喘会议的开幕日上,GINA和欧洲呼吸学会首次提出开展世界哮喘日活动,并将当天作为第一个世界哮喘日。从2000年起,世界哮喘日改为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二,并举行相关活动。今年世界哮喘日为5月1日,主题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哮喘”。

  在第14个世界哮喘日之际,本报就我国开展哮喘全国流行病调查情况及我国哮喘诊治现状专访了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之一殷凯生教授。

  殷凯生教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之一兼江苏省哮喘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江苏省呼吸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江苏省主任委员;《国际呼吸杂志》和《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副总编。

  哮喘治疗的最终目标是控制哮喘发作。经过适当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此目标 。当患者处于如下情况时,说明其哮喘已经得到控制:

  •无或仅有轻微的哮喘症状;

  •在夜间没有因哮喘惊醒情况;

  •不需要或极少需要解除哮喘药物;

  •可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及运动;

  •肺功能测试结果正常或接近正常;

  •无或极少有哮喘发作。

  GINA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是一个阶梯式的哮喘管理策略。当哮喘控制欠佳时,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加药”等),当哮喘发作逐渐控制并稳定一段时间后,可逐渐改为维持措施(“减药”)。该策略包括相互关联的4个部分:

  •建立患者-医生伙伴关系;

  •识别并减少危险因素暴露;

  •对哮喘进行评估、治疗和监测;

  •对哮喘急性加重进行管理。

  中国医学论坛报:

  哮喘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项目进展如何?去年我们已经得到了北京的数据,一年过去了,又有哪些地区的数据统计完成?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殷凯生教授:

  在中国哮喘联盟的领导下,全国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经过前期调查和资料复核两个阶段的准备,已经处于资料收集阶段,有望在世界哮喘日前完成最后的统计分析工作并得到最终结果。

  这次全国哮喘流行病调查,是继去年在北京进行试点调查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的一次调查,涉及5大区域(东、西、南、北、中)、10个省、近20万人。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正规的哮喘流行病学调查,也是我们二三十年前就想做的一件事。在调查一开始,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就介入其中。这个项目得到了卫生部慢病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钟南山院士的关注。同时,这个项目也获得了中华医学会临床研究科研基金的资助。

  此次调查具有正规、全面、代表性强、设计较科学等特点,覆盖范围广,每个区都随机选取有代表性(既反映城市也反映农村,既有经济较发达地区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调查对象。我相信,待统计分析结果出来后,将极大地促进对我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况及实际接受治疗情况等的了解,并对制定我国今后哮喘病防治策略具重要意义。

  中国医学论坛报:

  自2006年起,中国哮喘联盟开始举办哮喘规范化诊治全国巡讲,您作为哮喘联盟的总负责人之一,认为国内医生在哮喘的规范化诊治方面有哪些改进?当前的不规范诊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殷凯生教授:

  哮喘规范化诊治全国巡讲对国内医生正确诊治哮喘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六年来,全国哮喘规范化诊治巡讲共开展478场,覆盖261个城市,总计受众40774人。通过巡讲,医生们对于哮喘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以吸入激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临床上得到控制的哮喘患者比例也有所提高,医生们对于患者教育也比较重视。

  目前,诊治不规范主要表现在:① 抗生素滥用情况比较普遍;② 吸入药物(包括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等)使用不足。在临床上,主要存在“几多几少”的情况,即,抗菌药物用得多,抑制气道炎症的药物用得少;静脉、口服药物多,吸入药物少;疗程不足的多,疗程充分的少;患者失访的多,长期跟踪随访的少。

  中国医学论坛报:

  在2010年哮喘日,GINA向各国政府、医疗机构和卫生保健人员提出了目标,即,在5年之内,使哮喘患者住院比例下降50%。那么,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达到这个目标?难点在哪里?

  殷凯生教授:

  在我国,这个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首先,各级政府和中华医学会对哮喘病十分关注,已将其列入慢病防治的主要疾病之一,国家在“十二五”攻关项目中也有立项。

  其次,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以及中国哮喘联盟的成立,为实现该目标提供了组织保证。前几年,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哮喘规范化诊治的巡讲等。我国大中城市的呼吸科医生对于哮喘防治的认知已有很大提高,北京等城市的水平已不亚于甚至超过了一些欧美发达国家。

  再次,经过前几年的防治工作,我国大中城市三级医院呼吸科的哮喘住院率已有明显下降趋势。

  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总体发展不平衡,中小城市及农村医院不规范治疗的现象比较严重。所谓“根治”哮喘的单方验方仍在严重危害着患者。总体而言,我国呼吸科、儿科医生哮喘病的规范化诊治做得较好,而普通内科、全科和基层医院医生接受的教育还远远不够。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

  ⑴编写适合基层医务人员的《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目前已完稿。希望以简便易行的指南指导基层医生规范化诊治。

  ⑵进一步开展全国哮喘规范化诊治巡讲,从省会城市辐射,扩大授讲范围。

  ⑶ 坚持医生教育,每年举办一次针对一线医生的全国哮喘防治学习班,每次受众500~800人。

  ⑷ 建立和完善哮喘专病门诊。目前,全国共有48家哮喘专病门诊。多数哮喘患者在门诊就诊,若在门诊得到合理诊治,住院率将大大下降。专病门诊有患者的电子档案和宣传展板,还可向患者提供科普宣传资料、简易肺功能测定仪和哮喘日记等。

  ⑸每年坚持做好“世界哮喘日”宣传,在全国组织哮喘大讲堂和义诊咨询活动,集中对患者进行教育。

  ⑹ 让患者相互教育,邀请遵守规范化治疗且效果明显的哮喘患者现身说法,让他们帮助其他患者树立治疗信心。

  ⑺ 开展多个单位联合临床研究,进一步认识哮喘并研究新疗法。目前,关于难治性哮喘的研究正在进行中。2011年我国《难治性哮喘防治专家共识》出台。自2012年起,除进行广泛宣传和推广外,还要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包括与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开展协作。

  经过努力,我们希望最终能降低住院率,提高规范化治疗水平。实现GINA的目标是个系统性工程,须各方面共同努力,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工作量大,难度也很大。但我相信,随着政府对慢性病的重视和各方面的努力,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