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淋巴性间质性肺炎(LIP)和急性间质性肺炎(AIP)。IIP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可分为三种,其中COP、富细胞型NSIP和部分LIP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DIP、RBILD、纤维化型NSIP和AIP对激素治疗反应效果不定;IPF对激素治疗反应最差。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IIP是一组原因不明的肺间质疾病,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IPF)、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隐原性机化性肺炎(CO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病(RBILD)、淋巴性间质性肺炎(LIP)和急性间质性肺炎(AIP)。IIP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情况可分为三种,其中COP、富细胞型NSIP和部分LIP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DIP、RBILD、纤维化型NSIP和AIP对激素治疗反应效果不定;IPF对激素治疗反应最差。
特发性肺纤维化 根据美国胸科学会(ATS)等4学会联合制定的2011年IPF诊治指南,不推荐IPF患者单独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在征求患者意见和权衡利弊后,可以考虑给予小剂量激素[初始剂量为0.5 mg/(kg·d)]+免疫抑制剂+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治疗。但须注意的是,此方案可能仅对少数IPF患者有益。
急性间质性肺炎 目前对AI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专家认为,应给予大剂量静脉甲泼尼龙(500~1000 mg/d,共3天),随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并联用环磷酰胺(800~1000 mg/w)静脉注射。
其他类型的IIP 若病情稳定,可以考虑给予起始剂量为0.75~1.0 mg/(kg·d)的口服激素治疗,一般4周后可以逐渐减量,总疗程为6~12个月。对于发病急且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推荐静脉使用甲泼尼龙(80~320 mg/d),待病情缓解后改用口服泼尼松维持治疗。对于病情较重且对激素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以加用细胞毒药物(环磷酰胺,CYC)或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AZA)。
ANCA相关性血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治疗分为诱导缓解和维持治疗两个阶段。
诱导缓解阶段 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较大,以迅速地控制疾病活动。根据欧洲血管炎研究组(EUVAS)的推荐意见,应根据疾病的不同严重程度分级,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见表)。经诱导缓解治疗后,患者常在3~6个月内获得临床缓解,此时应转为维持治疗。
维持治疗 维持阶段使用较小的药物剂量,在维持疾病缓解的同时,避免出现更多的副作用。由于诱导缓解治疗阶段CYC累积剂量可能较大,因此有研究认为将CYC替换为AZA或甲氨蝶呤(MTX),可获得与传统CYC+激素治疗相同的疗效,且不增加复发率。
口服泼尼松起始剂量为1mg/(kg·d),4~8周后逐渐减量,在3~6个月内减量至5~10 mg维持。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10~15 mg/(kg·d)静脉注射连续3天,之后改为1mg/(kg·d)静注,据病情再逐渐减量。
CYC的口服剂量为2 mg/(kg·d),共12个月; CYC静脉冲击治疗剂量一般为每次10~15 mg/kg(或0.7~0.75 g/m2),开始每2~3周1次,缓解后可减量至每月1次或更长的间隔。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
治疗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首先是脱离过敏原,对于症状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以给予激素治疗。
临床上将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种。前两种类型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好,一般选用口服泼尼松 [0.5~0.75 mg/(kg·d)]直至症状消失或胸部影像学病变消退;对于病情急且重者,可以给予静注甲泼尼龙。慢性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对激素治疗反应较差,但仍可能会改善症状。
总之,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是一组异源性疾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各不相同。到目前为止,本类疾病最常使用的治疗药物是糖皮质激素,且使用的剂量、疗程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进行适当调整(个体化治疗),因此临床应用有一定难度。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徐作军)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