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能完全逆转为正常的慢性呼吸疾病。正因如此,医师必须对其进行长期治疗和随访管理,随访频率通常为每1~2个月随访1次,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案是否规范,使用吸入剂型药物的方法是否正确,指导COPD患者康复训练以及提醒患者发生急性加重(AECOPD)后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其中如何保障和推进稳定期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是全科医师关心的话题。本文就家庭吸氧治疗、简易呼吸机应用技术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开展家庭氧疗和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能完全逆转为正常的慢性呼吸疾病。正因如此,医师必须对其进行长期治疗和随访管理,随访频率通常为每1~2个月随访1次,内容包括患者治疗方案是否规范,使用吸入剂型药物的方法是否正确,指导COPD患者康复训练以及提醒患者发生急性加重(AECOPD)后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其中如何保障和推进稳定期COPD患者长期家庭氧疗,是全科医师关心的话题。本文就家庭吸氧治疗、简易呼吸机应用技术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开展家庭氧疗和改善COPD患者生活质量。
家庭长程氧疗
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稳定期COPD患者接受长期氧疗可以缓解病情进展,提高生存率,并对血流动力学、运动耐力、肺脏机械力学及精神状态均有明显益处。
长期氧疗主要适用于Ⅳ级COPD患者,具体适应证为:① 氧分压(PaO2)<50 mmHg或氧饱和度(SpO2)< 88%,伴或不伴有碳酸血症均可;② PaO2 为55~60 mmHg,或SpO2< 89%,同时伴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 55%)。
为了保证长期家庭氧疗,患者应当购买家庭制氧机。现市售制氧机多能保证输出氧浓度>95%,可完全满足COPD患者家庭氧疗的需要。购买时主要考虑机器的效能、稳定性、噪音大小及售后服务。
COPD患者一般经鼻导管吸氧,流量为1~2 L/min,每天吸氧时间应大于15 小时。在制氧机输出管与鼻导管之间应设有湿化装置,注意定期更换湿化瓶内水份,避免病菌滋生。安放制氧机的房间应注意防火,不能在安放制氧机房间吸烟。
家庭无创机械通气
目前,虽然稳定期COPD患者的家庭无创通气疗效,尤其是长期效果尚存争议,缺乏充分的循证证据,但对于伴有明显CO2潴留[CO2分压(PaCO2)≥59 mmHg]的稳定期COPD患者,尤其是夜间存在明显缺氧的患者可有较大获益。无创通气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缺氧引起的症状,而且可以增加运动耐力,提高生命质量。
对于CO2潴留不明显的患者,尽管其存在明显气流受限,如果无明显的呼吸肌疲劳,则无创通气效果不明显。但是,对于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者(重叠综合征),则应提倡无创通气治疗。
准备实施家庭无创通气的患者,必须购买相应的呼吸机,用于稳定期COPD的无创呼吸机多为双水平持续正压气道(BiPAP)通气,在购买和使用时,一定要有呼吸科医护人员和相关企业专业人员的指导,包括正确选择机型、人机连接方式,正确选择吸气压(通常为8~12 cmH2O)、呼气压(通常为4~6 cmH2O),以及吸呼转换设置等。
此外,在进行家庭无创通气过程中,患者还应定期接受呼吸科医护人员随访指导,调压,评估疗效。总之,整个过程一定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其是,以免误用和发生不良后果。
■最新资讯
2011年欧美四学会联合更新稳定期COPD指南
2011年8月2日,欧洲和美国的四大权威呼吸病学学会联合更新了稳定期COPD诊治指南,全文发表于《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 2011,155(3):179 ]。
与2007年ACP指南相比,新指南重点强调了病史和体检对气流阻塞的预测价值、肺功能测定对COPD筛选和诊断的价值;COPD治疗策略,尤其是对各种吸入治疗方案、肺康复方案以及氧疗的评价。具体推荐意见如下。
1.对于无症状患者不推荐应用肺功能检查筛选COPD;对于呼吸系统症状患者,肺功能测定应被用于气流阻塞的诊断。
2.具有呼吸道症状、存在气流阻塞及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0%的患者可从吸入治疗(如抗胆碱药、长效β受体激动剂、糖皮质激素)中获益。
3.对于伴有呼吸道症状且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为60%~80%的稳定期COPD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抗胆碱药、长效β受体激动剂)治疗的证据有限,但推荐可以使用。
4.对于有呼吸道症状且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60%的稳定期COPD患者,推荐应该用吸入抗胆碱药或长效β受体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单药治疗,有助于降低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新指南不推荐单用吸入激素治疗,但可以采用联合治疗,临床医师需要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治疗。
5.对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50%的重度COPD患者,肺康复有助于改善症状。对于FEV1>50%预计值者,如果药物充分治疗后仍然有症状或活动受限,临床医师也可以考虑进行肺康复。
6.对于存在重度静息低氧血症(PaO2≤55 mmHg或SpO2≤88%)的COPD患者,推荐每天15小时以上的持续氧疗。(力实)
人类对COPD的认识过程和治疗发展史
1679年
博尼特(Bonet)发表了最早描述肺气肿的文献,肺气肿
被描述为“庞大容量的肺”。
1814年
巴德姆(Badham)开始描述COPD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其使用黏膜炎描述慢性咳嗽和黏液分泌过多等症状,并认为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失能性疾病。
1846年
哈钦森(Hutchinson)发明了对COPD诊治具有关键意义的肺功能测量(仅限于肺活量测定)。然而,时至今日,肺功能测量在许多国家的开展情况仍不尽人意。
1951年
盖恩斯乐(Gaensler)引入气流速度指数和用力肺活量概念,奠定了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和FEV/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的应用基础。
1959年和1962年
1959年Ciba研讨会和1962年美国胸科学会(ATS)诊断标准委员会确定了COPD组成部分,为COPD概念奠定基础,被认为是COPD历史上的两个标志性会议。
20世纪50年代
COPD治疗仅包括抗生素治疗肺炎、碘化钾稀释痰液和麻黄碱类药物应用。当时认为COPD患者禁忌氧疗,而且即便在COPD急性加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也几乎从未被应用。
1968年和1976年
霍格(Hogg)等的里程碑式研究宣告了小气道疾病时代的来临。丹佛工作组进一步研究了伴肺气肿的COPD患者早期病变和小气道病理特征。1976年,弗莱彻(Fletcher)公布了易感吸烟者FEV加速下降,进而可产生致残症状的结论。
1980年和1981年
两项研究为长期氧疗建立了科学基础,并且长期氧疗于1990年被证实是唯一可改善晚期COPD患者病程和预后的疗法。
1987年
巴路士(Burrows)和佩蒂(Petty)研究证实,肺气肿早期阶段以过度充气和FVC增加为特征;这也是FEV/FVC成为早期气流阻塞敏感检测工具的原因。
20世纪90年代
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恢复肺功能的疗法日益受到欢迎。
2001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启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并提供目前已为大多数学会和机构采纳的COPD严重度新分类。
2002-2004年
两项研究提示,联合应用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可改善COPD生存期。2004年,斯塔德(Studer)等的研究显示,肺移植仅适用于少数COPD患者,并且远期生存受到一定限制。
2005年
辛(Sin)和曼(Man)等的研究显示,COPD为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危险因素,糖皮质激素对COPD的潜在全身影响可产生有益作用。(该部分由砾石摘译自《IntJChronObstructPulmonDis》2006年3月刊)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