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面面观[咳嗽 咳痰 喘息 双肺弥漫性病变(下)]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呼吸科 王婷 张杰 董淑文 裴迎华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5-27
导读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PCD)是由纤毛结构缺陷导致的一种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国外报告的发病率为1:30000~1:60000,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发病情况尚不清楚。

    

图1      纤毛与鞭毛超微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示意图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面面观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面面观 

 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PCD)是由纤毛结构缺陷导致的一种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国外报告的发病率为1:30000~1:60000,中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发病情况尚不清楚。

  该综合征包括纤毛不动综合征、卡塔格奈(Kartagener)综合征(当PCD合并内脏反位时)、纤毛运动不良和原发性纤毛定向障碍等几种类型。

  病名起源

  1904年,西维特(Siewert)首次报告了1例支气管扩张伴内脏反位的病例;1933年,Kartagener报告了一组具有鼻窦炎、支气管扩张、内脏反位 临床三联征的病例(后称Kartagener综合征)。此后40余年间,虽又有数百例相关报告,但此三联征的病因一直不明。

  1975年,彼得森(Pedersen)等在1例不育男性中首先发现并揭示了导致其不育的原因是精子不动并伴超微结构异常;1976年,阿夫塞柳斯(Afzelius)等对4例精子不动的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其中3例合并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电镜证实其精子与呼吸道纤毛均有超微结构缺陷。1977年,埃利亚松(Eliasson)等进一步研究发现,具有先天性纤毛异常的患者不一定具有包括内脏反位在内的三联征,将Kartagener综合征更名为“不动纤毛综合征(ICS)”,并指出约50%的ICS患者可有内脏反位。

  研究显示,纤毛不同超微结构的缺陷可导致不同的功能缺陷。由于这类有超微结构缺陷的纤毛不总是表现为不能活动,故ICS这一病名仍欠贴切。1981年,斯莱(Sleigh)建议将这类先天疾患称为“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PCD)”或“纤毛运动障碍综合征(DCS)”。

  目前,PCD或DCS已为国外文献广为使用。

  纤毛超微结构

  纤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粗而长的突起,具有节律性定向摆动能力,一般长5~10 μm,直径0.2 μm。

  纤毛和鞭毛的运动依靠动力蛋白水解三磷酸腺苷(ATP)。在分解ATP后,动力蛋白臂附着于相邻的二联微管,使微管之间产生位移或滑动,导致纤毛整体运动,这类似于肌肉收缩时横桥在粗、细肌丝间的滑动。

  许多纤毛的协调摆动像风吹麦浪一样,把上皮表面的黏液及黏附的颗粒物质定向推送。呼吸道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即以此方式,将吸入的灰尘和细菌等推至咽部成痰咳出。在精子尾部(即鞭毛,结构与纤毛类似),也有9+2的微管结构,是精子运动的主要装置。一般我们可以理解为,微管是纤毛和鞭毛中的运动装置,通过微管的滑动,引起纤毛摆动(图1)。

  临床表现

  PCD是一种遗传相关纤毛结构缺陷,大部分患者(>80%)的纤毛超微结构存在动力臂缺陷,导致纤毛运动异常。

  人体的上下呼吸道、输精管、输卵管、脑和脊髓的室管膜等多处组织器官中均有纤毛生长,各器官的纤毛运动异常,导致了PCD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呼吸道黏膜上纤毛清除功能障碍,造成呼吸道反复感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咳嗽、咳脓痰、咯血、呼吸困难等症状;鼻黏膜纤毛功能异常,引起鼻窦内黏液或脓性分泌物潴留,导致慢性鼻炎、鼻窦炎,或鼻息肉、额窦异常或其他鼻窦发育不全等;中耳和耳咽管纤毛异常,可致慢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流脓等;精子尾部是一种特殊的纤毛,当其结构异常时,精子失去运动功能,造成男性不育;女性输卵管纤毛结构异常则表现为生育能力下降和倾向于宫外孕,而胚胎发育过程中,若胚胎纤毛细胞的纤毛结构异常,缺乏正常的纤毛摆动,将随机地发生内脏旋转。大部分PCD患者出生时有呼吸窘迫,这与胎儿肺至新生儿肺转换过程中纤毛功能障碍有关;此外,头痛是PCD患者的一个常见主诉,这与脑室纤毛运动缺失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

  一些PCD患者除了纤毛运动障碍,还合并有与纤毛感觉异常相关的疾病,如巴-比综合征、阿耳斯特雷姆综合征等,这些患者也会合并慢性呼吸症状甚至支气管扩张,与PCD有临床症状上的重叠,但其诊断较困难,常需临床医师的高度敏感性。

  诊断

  最常用于PCD诊断的方法是透射电镜检测,其他如纤毛动力试验、呼出一氧化氮(NO)测定、编码纤毛蛋白相关变异基因的检测等方法也可以考虑,但这些只有在大型诊疗机构才能进行。结合该病的一些特点,对于幼年发病、支气管扩张、小叶中心小结节或CT示树芽征的患者,应考虑PCD的可能性,高分辨CT和纤毛超微结构检查可为确诊提供重要依据。

  PCD的低发病率和超微结构检测的高费用使得建立诊断标准很有必要。对于以下患者,应推荐进行纤毛检测: ① 经临床检查,排除了囊性纤维化、过敏、免疫疾病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疾病,仍怀疑是PCD者;② 内脏反位,伴长期慢性呼吸道感染者;③ 有不明原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如排除了新生儿透明膜病、吸入、肺炎、气胸、心血管或代谢疾病等)。非典型PCD诊断的简易流程见图2。

  治疗

  PCD是一种从学龄前就开始威胁人体肺功能的严重疾病。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对于减轻PCD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尽管人们认识PCD的临床表现已超过一个世纪,但至今仍只有很少的研究曾尝试探讨其治疗方案。

  治疗PCD的药物必须能有效弥补纤毛功能的障碍,增加黏膜清除率,而目前尚无可使纤毛清除能力恢复的药物。

  因此,此类疾病的治疗仍以对症为主。有呼吸道反复感染者,可用抗感染及促进痰液排除的药物治疗;病变局限有手术适应证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此类患者应注意增强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联合进行呼吸道理疗和锻炼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积极治疗鼻窦炎。有文献推荐,PCD患者应在有PCD专家的中心接受监测。进行高分辨CT检查监测患者肺部病变动态变化是必要的,但应避免次数过度频繁。很多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方法,如使用高渗盐水或甘露醇等高渗物质增加呼吸道表面渗透压、规律吸入β受体激动剂、针对减少黏膜炎症或痰液产生的相关治疗等,均尚未被证实确实有效,但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应用。另外,肺移植也可以作为一种尝试性治疗方案。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