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至2009年11月29日为止,在207个国家或地区已有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622482例,死亡8768例。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至2009年11月29日为止,在207个国家或地区已有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622482例,死亡8768例。
重症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
严重甲型H1N1流感患者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或呼吸窘迫、血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和双侧斑片状肺炎,肌酐激酶水平升高和淋巴细胞减少也较常见。与季节性流感相比,多数重度甲型H1N1流感及相关死亡发生于儿童和<60岁的成人,在须住院或死亡患者中约40%既往健康。
尸检结果显示有3种典型肺部组织学表现,即弥漫性肺泡损伤、坏死性细支气管炎和弥漫性肺泡损伤伴肺泡出血。有证据表明肺部可发生异常免疫反应,亦有关于肺栓塞的报告。多项研究结果证实,在甲型H1N1流感致死性病例中同时发生肺部细菌感染,这些研究强调对流感患者须早期识别和治疗细菌性肺炎,并强调了在肺炎球菌肺炎风险升高的患者中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重要性。
诊断试验
虽然快速流感自病毒水平高的呼吸道样本中检测出新型甲型H1N1病毒,但其总体敏感性较低(40%~69%)且随病毒水平下降而明显降低。对符合甲型H1N1流感表现而快速流感诊断试验阴性的患者,应根据临床怀疑程度、基本身体状况、疾病严重度和并发症发生风险行经验性治疗。如需更明确的流感病毒感染测定,可实施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或病毒分离检测。除监测对抗病毒药物耐药外,顺序取样也非常重要,可增加阳性诊断机会,有助于了解疾病进程中的病毒载量或清除情况。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对初始病情严重或病情开始恶化者,应尽快应用奥司他韦,即使超过48小时也应提供抗病毒治疗。如无法获得或由于任何原因无法应用奥司他韦,可选择扎那米韦。该推荐意见适用于所有患者,包括妊娠女性、年幼的儿童和婴儿。
对有基础疾病、病情加重风险升高者,WHO推荐在症状出现后应尽快予以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不必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病情严重或处于恶化状况者,可考虑加大奥司他韦剂量和延长疗程(如对成人予150 mg bid,持续10天)。因病毒对奥司他韦耐药而病情严重或恶化的有症状患者,可选择接受扎那米韦治疗。
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对与病毒感染者接触和病情加重风险高的人群,应密切监测相关症状,在出现症状时迅速予抗病毒治疗。
其他
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可被用于难治性感染性休克,但对严重流感性肺炎导致的难治性休克和ARDS,全身应用类固醇的作用尚待明确。被动免疫和免疫调节剂(如静注免疫球蛋白、他汀类、吉非罗齐和N-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均待证实。
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
对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有创机械通气(IMV)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被推荐用于初始治疗。对ARDS或急性肺损伤患者应施行保守液体管理策略,可增加其呼吸机脱机天数、改善氧合状态。应用常规重症监护室(ICU)管理策略后,可考虑以体外膜式氧合作为抢救治疗。无创正压通气被用于少数甲型H1N1流感伴呼吸衰竭的危重症患者,但多数患者随后需IMV支持。
预防和感染控制策略
针对甲型H1N1大流行和其他流行病,WHO推荐了几项措施:在各级卫生保健工作人员(HCW)中坚持施行标准和飞沫预防措施,强调呼吸礼节和手卫生,采取隔离措施,房间充分通风,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有流感样症状者提供常规治疗时保持患者间最小距离≥1 m。除实施分诊、早期识别和H1N1流感报告外,还应限制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触的HCW、家庭成员和访问者人数。另外,监测与甲型H1N1流感患者接触的HCW健康状况非常重要,有症状的HCW应当居家。
流感疫苗接种是控制甲型H1N1大流行的重要措施,但有限的生产能力使疫苗供应不足,导致其功效受限。[9911204]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