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哮喘急性发作先兆期识别:警惕咳嗽、胸闷、气促!

作者:南山呼吸 来源:南山呼吸 日期:2023-02-17
导读

         由危险因素诱发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又称急性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1,2],是指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 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出现或迅速加重,肺功能恶化,需要给予额外的缓解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急性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评估,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

关键字:  哮喘急性发作 

        引 言

        由危险因素诱发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又称急性哮喘或哮喘持续状态[1,2],是指患者喘息、气促、胸闷、咳嗽 等症状在短时间内出现或迅速加重,肺功能恶化,需要给予额外的缓解药物进行治疗的情况。急性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实施有效的管理评估,对于提高哮喘的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3]。

        识别急性哮喘可有效减少哮喘发作

        急性哮喘发作多见治疗依从性差、控制不佳的患者,但也可见于控制良好的患者。哮喘发作前症状加重能敏感地提示急性发作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重度哮喘发作亦可见于轻度或控制良好的哮喘患者。2014 年英国全国哮喘死亡回顾分析显示仅 23% 有记录证实曾接受过哮喘自我管理的教育,而45% 的死亡患者在最后一次哮喘发作中没有寻求或者接受医疗救助,指出确保哮喘患者能够对症状恶化做出及时并恰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自我管理被认为是疾病长期管理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实际上仅有少数患者具有哮喘行动计划[4]。来自270 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支持哮喘自我管理可以减少计划外医疗资源的消耗,提高哮喘控制水平,适用于多种临床情境,且不显著增加医疗卫生花费[5-6]!因此,识别具有哮喘相关死亡高危因素的患者非常重要,这些患者出现急性发作时应当尽早至医院就诊。高危患者包括:(1)曾经有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濒于致死性哮喘的病史;(2)在过去1年中因为哮喘发作而住院或急诊;(3)正在使用或最近刚刚停用口服激素 ;(4)目前未使用吸入激素;(5)过分依赖 SABA,特别是每月使用沙丁胺醇(或等效药物)超过1支的患者;(6)有心理疾病或社会心理问题,包括使用镇静剂;(7)对哮喘治疗依从性差;(8)有食物过敏史。通过识别哮喘的发作征兆,提高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早期发现哮喘,有助于减少哮喘发作[2] 。

        咳嗽、胸闷、气促等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症状

        根据《我国中心城市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征兆及自我管理水平的研究分析》,研究调查发现:据统计,82.5%的哮喘患者在上次哮喘急性发作时存在早期征兆,常见的症状为咳嗽、胸闷及气促。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等症状,能够实施自我管理的患者比例较低[3]。该项研究结果显示从征兆出现到哮喘发作的中位时间为2h,平均时间为90h,从哮喘征兆出现到哮喘发作的时间可为数小时或数天不等(表1)。

        表1 过去一年中哮喘发作频率、发作征兆、从征兆出现到哮喘发作时间分布情况

        肺功能显著下降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特征,监测其变化可预测急性发作

        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控制期。哮喘急性发作其程度轻重不一,病情加重,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危及生命,表现为由于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和气道黏液阻塞,引起气流受限和肺功能客观指标的下降,最大呼气流量(PEF)或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减少。急性哮喘发作时需根据多项体征、指标进行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表 2)。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2]。

        表2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

        积极预防急性哮喘发作,监测控制哮喘水平

        急性哮喘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带毛的动物、香烟、烟雾、被褥和枕头的灰尘、扫地飞扬的尘土、强烈的气味和气雾剂、植物花粉、天气变化)或呼吸道感染(感冒、运动和劳累)诱发,不同哮喘患者诱因可有明显差异,认识并了解自己急性发作的诱因,并尽可能避免接触,或可提前预防。

        PEF监测、书面哮喘行动计划等量表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峰流速仪携带方便、操作简单,正确使用峰流速仪是准确测量PEF的关键,可用于监测哮喘病情变化。可同时给予患者书面哮喘行动计划,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症状和PEF结果进行哮喘自我管理,监测哮喘控制水平,预防急性发作[8]。

        总 结

        哮喘是慢性炎症性气道疾病,哮喘患者经历哮喘发作,可能危及生命,咳嗽、胸闷、气促等是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症状,肺功能显著下降是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特征,监测其变化可预测急性发作。降低急性发作风险对于哮喘管理至关重要,识别急性发作先兆症状或通过监测肺功能、远离危险因素、加强自我管理可预防急性发作。

        参考文献

        [1] 陈萍,祝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1):877-880.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3] 林江涛,王文巧,周新,等.我国中心城市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征兆及其自我管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0):2329-2332.

        [4] National Review of Asthma Deaths. Why asthma still kills.London: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 DB/OL]. 2014 [2017-05-01]

        [5] Epping-Jordan JE, Pruitt SD, Bengoa R, et a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ealth care for chronic conditions [J]. Qual Saf Health Care, 2004, 13 (4) :299-305.

        [6]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Mandate. A mandate from the Government to the NHS Commissioning Board: April 2013 to March 2015 [ EB/OL]. (2013-11) [2017-06-10].

        [7] Hao H, Bao W, Xue Y, et al. Spirometric Changes in Bronchodilation Tests as Predictors of Asthm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FEV ≥ 80% Predicted. J Allergy Clin Immunol Pract. 2021 Aug;9(8):3098-3108.e4.

        [8]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12):1023-1048.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