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气温骤降,在冷空气下人们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降低,以新冠、哮喘、流感等为主的呼吸道系统疾病更容易被诱发。
寒冬已至,气温骤降,在冷空气下人们抵御外界病原体的能力降低,以新冠、哮喘、流感等为主的呼吸道系统疾病更容易被诱发。
就防疫政策而言,随着新冠毒株传染性的增强以及毒性的进一步降低,中国防疫大环境已经进入了“逐步放开”的阶段。但放开并不意味着完全躺平,为了避免有可能出现的医疗挤兑情况,在这个逐渐与新冠共存的阶段,我们每个人更应将呼吸道疾病的预防重视起来,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01
普通人群应这样应对
不恐慌,重防护,强身心,有准备!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对待现阶段的新冠病毒不必过度恐惧,但一定要做好个人和家庭防护。为了适应新的疫情防控形式,普通人群应从以下几点做好准备:
1. 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尽量做到应接尽接。
2. 坚持正确规范地佩戴口罩,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合,避免频繁摘戴口罩。
3. 做好乙酰氨基酚、布洛芬、999感冒灵、连花清瘟等国家新冠诊疗指南推荐常规药物的储备。
4. 轻症患者如果没有特别的不适,尽量不要去医院,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5. 有计划的进行锻炼,加强自身免疫力。
02
哮喘患者应这样应对
少暴露,常备药,知药理,懂使用!
对于原本就有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特殊人群来说,他们在发生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会出现更严重、持久的下呼吸道症状和气道阻力增加。
如果哮喘合并新冠病毒感染,很有可能导致哮喘失去控制,出现喘息气促加重,加上哮喘患者本身处于免疫过激状态,在此基础上发生新冠病毒肺炎会进一步加重机体的免疫紊乱,继发呼吸衰竭,甚至炎症风暴,患者焦虑应激加重,形成原发病和继发感染的恶性循环,后果严重。
因此,除了要做好以上的几点准备外,这类人群更应该加强疫情时期的居家自我防护管理,做到以下几点:
✅ 减少暴露。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人群普遍易感,哮喘患者应减少外出受感染的机会,避免前往疫区,避免接触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避免去人群密集的、通风不良的场所,外出时必须佩戴口罩。
✅ 定期清点药物库存,对于因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喘息的哮喘患者,建议家中多储备哮喘控制药物(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孟鲁司特纳、吸入硫酸沙丁胺醇等)。并按照中国哮喘指南及GINA2022的指导原则规律的进行维持用药,GINA(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2022提示控制良好的轻中度哮喘患者患重症 COVID-19 的风险并未增加,但对于需要口服糖皮质激素 (OCS) 的哮喘患者以及需要住院的重症哮喘患者而言,罹患重症的风险会更高。GINA更新的系统评价显示与每日ICS联合按需使用SABA相比,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显著减少急诊就诊或住院风险;对于之前单独使用SABA的成人和青少年患者,与每日使用ICS相比,按需使用ICS-福莫特罗显著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风险;青少年与成人有相似的发现和额外的安全数据
✅ 规范用药,不要自行停药或改剂量,注意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有问题建议询问专科医生或使用专业正规网络医疗平台咨询。
03
哮喘患者应这样应对
就目前情况而言,疫情的逐步放开对于人民和社会确实具有着一定的利好,未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大势所趋。在这样的形式下,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哮喘患者作为重点防护人群,更是要加强呼吸道疾病的自我管理,科学预防疾病,联手共筑免疫屏障,共克时艰,健康度“疫”!
参考文献
【1】 PRINCIPLE Trial Collaborative Group.Inhaled budesonide for COVID-19 in people at high risk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community in the UK(PRINCIPLE):a randomised,controlled,open-label,adaptive platform trial.Lancet.2021 Aug 10:S0140-6736(21)01744-X.doi:10.1016/S0140-6736(21)01744-X.Epub ahead of print.PMID:34388395;PMCID:PMC8354567.
【2】 周新,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03.
作者简介
周新 教授
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2、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
5、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前任常委
6、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真菌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7、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8、上海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名誉会长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