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为阻塞性肺炎,为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的斑片状阴影。发生肺不张后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病变发生在相应的肺叶内。
气管支气管异物
病因
气管、支气管异物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5岁以儿童多见。异物可分为以下3种:
①植物性异物:如花生、瓜籽、谷粒和豆类。此类异物在支气管内潮湿后膨胀,使阻塞加重。由于花生、豆类等含有游离脂肪酸,刺激呼吸道粘膜,使之发生炎症反应而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加重梗阻。②动物性异物:如牙齿、骨块、鱼刺等,支气管反应较轻。
③矿物性异物:如金属制品、石子、玻璃等,气道粘膜所受刺激及反应最轻。异物停留在气道内的位置与其形态、大小有关。较大及有锐利钩角的异物易停留在喉部,较小、光滑的异物可进入下部气道。由于右主支气管比左侧更接近于垂直走行,故异物易进入右侧。
病理
异物引起的病理改变分为以下4型:
①双向通气:异物较小或管状异物,气道粘膜反应轻微时,吸气与呼气气流均可通过,远端不发生阻塞性改变。
②呼气性活瓣梗阻:吸气时气道增宽,气体可通过,呼气时气道变细,异物将气道完全阻塞,气流不能呼出,逐渐发生阻塞性肺气肿。
③吸气性活瓣梗阻:吸气时,气流使异物向下移动,阻塞气道,气体不能进入远端气道。呼气时异物上移,气体可呼出,逐渐发生阻塞性肺不张。
④完全梗阻:异物将气道完全阻塞,引起肺不张。上述改变不仅取决于异物大小及所在位置,而且与气道粘膜的炎症反应有关。异物吸入12~48小时可发生较重的炎性改变。
异物停留的部位
主要取决于异物的大小形状及性质,并与解剖因素有关
大、不规则异物→气管
小、光滑异物→支气管,主及叶支气管多见;
右侧多于左侧支气管原因:
1.右支气管管径较大,与气管所成角度小而较直
2.气管分叉隆凸偏左
3.右支气管呼吸出入气流较左大
临床表现
① 异物进入期: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缺氧
② 安静期:异物贴附气管或支气管壁时,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③ 刺激或炎症期:异物刺激或继发炎症引起咳喘、多痰等症状。
④ 并发症期:有气胸、皮下气肿、纵隔气肿、肺气肿、肺不张、肺炎、肺脓肿、心衰等并发症时,出现相应症状。
影像表现
1、直接征象:
金属、石块及牙齿等不透X线的异物在胸部X线片上可显影。根据阴影形态可判断为何种异物。正位及侧位胸片能够准确定位。密度低的异物在穿透力强的正位胸片、斜位胸片及支气管体层片上引起气道透亮阴影中断。
2、间接征象:
非金属异物在X线上不易显示,根据异物引起的间接征象而诊断。
⑴气管内异物:异物引起呼气活瓣阻塞时,发生阻塞性肺气肿,使两肺含气增多。由于吸气时进入肺内的气体比正常时少,胸腔负压加大,引起回心血量增多,故心脏阴影增大,同时膈肌上升。呼气时,因气体不能排出,胸内压力增高,使心影变小,膈下降。这些改变与正常时吸气心影变小、膈下降,呼气心影变大、膈上升的情况相反。
⑵主支气管异物:
①一侧肺透光度增高:呼气性活瓣阻塞时患侧肺透明度升高,肺血管纹理变细。
②纵隔摆动:电视透视或拍摄呼、吸气相两张对比判断。呼气性活瓣阻塞时纵隔在呼气相向健侧移位,吸气时恢复正常位置。吸气性活瓣阻塞时纵隔在吸气相向患侧移位,呼气时恢复正常位置。
③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支气管阻塞数小时后可发生小叶性肺炎,较长时间的阻塞后发生肺不张。阻塞性肺炎表现为斑片状阴影,肺纹理增粗、密集、模糊。肺不张后,肺体积缩小、呈致密阴影。长期肺不张引起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使阴影的密度不均匀。
④其他改变:肺泡因剧烈咳嗽时内压增高而破裂,肺间质内有气体进入发生间质性气肿。气体沿间质间隙进入纵隔而发生纵隔气肿,表现为纵隔旁带状低密度阴影。继之发生颈部气肿,面、头、胸部皮下气肿。气体从纵隔破入胸腔发生气胸。
⑶肺叶支气管异物:
早期为阻塞性肺炎,为反复发生或迁延不愈的斑片状阴影。发生肺不张后肺体积缩小、密度增高。病变发生在相应的肺叶内。
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及相应症状,临床诊断可确立。X线检查的作用在于确诊及定位。
注意与食管内异物区别。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