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呼吸

围手术期膈肌床旁即时超声作为术后呼吸衰竭高风险患者的预测工具:一项可行性研究和病例系列

作者:戴福伦 来源:肺康复论坛 日期:2022-10-13
导读

术后的呼吸肌功能是决定是否发生术后呼吸衰竭(PRF)的关键。当气体交换不能满足代谢需求时,就会发生PRF。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BPB)后的同侧膈肌麻痹会导致呼吸肌功能的急性降低。当对侧膈肌能产生足够的气体交换以满足代谢需求时,这种呼吸肌功能下降不会导致PRF。

关键字: 术后呼吸衰竭

摘 要

背景:术后的呼吸肌功能是决定是否发生术后呼吸衰竭(PRF)的关键。当气体交换不能满足代谢需求时,就会发生PRF。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BPB)后的同侧膈肌麻痹会导致呼吸肌功能的急性降低。当对侧膈肌能产生足够的气体交换以满足代谢需求时,这种呼吸肌功能下降不会导致PRF。

目的:应用膈肌超声观察围手术期膈肌功能的演变;急性单侧膈肌麻痹时,评估对侧的膈肌功能,并将其作为预测PRF的创新工具。

方法:纳入计划通过IBPB进行肩部手术的高风险患者。在手术前、后,应用超声评估双侧的膈肌增厚分数(SF)和膈肌移动度(DE)。登记发展为PRF的患者。

结果:在纳入的6例患者中,IBPB同侧膈肌的SF和DE显著降低,其中仅有1例出现PRF症状。术后对侧膈肌的评估显示,在5例未见PRF的患者中,对侧膈肌功能未见明显变化。对侧膈肌功能下降的这例患者,是唯一发展为PRF的患者。

结论:在本病例系列中,膈肌超声可以了解高危患者围手术期的膈肌功能。IBPB后所有患者的膈肌功能均出现急性下降;然而,当对侧膈肌功能保留时,这些患者并未发展为PRF。

亮 点

术后呼吸肌功能是决定患者是否发展为术后呼吸衰竭(PRF)的关键。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可降低呼吸肌功能,但无法预测PRF的发生。

急性单侧膈肌麻痹后,对侧的膈肌功能可能预测PRF的风险。

背 景

术后呼吸肌功能是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呼吸衰竭(PRF)的关键。在气体交换不能满足代谢需要时发生PRF,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PRF的定义是手术后由于麻醉和手术引起的变化而导致的血气交换受损。其发病率为0.2%-3.4%,在心肺疾病、病态性肥胖或老年人等高风险患者中更常见。PRF仅发生于患者无法产生足够的吸气量,且气体交换不能满足代谢需求时。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BPB)可导致医源性膈神经阻滞和同侧膈肌麻痹,使吸气量减少约30%。当对侧膈肌和辅助呼吸肌产生的分钟通气量足以满足代谢需求时,这种吸气量的下降不会导致PRF。

本研究使用床旁膈肌超声作为诊断工具,评估围手术期通气泵的状态和变化。膈肌麻痹时,我们聚焦于对侧膈肌作为一个创新的PRF风险的预测指标。

结 果

本研究纳入6例患者,患者特征见表2。由于心肺疾病、病态性肥胖或高龄,所有患者均为PRF的高危人群。围手术期的膈肌超声评估(双侧膈肌的SF和DE值)见表3。6例患者均见同侧膈肌的SF和DE显著下降:SF术前-术后38%±18(p=0.031),DE术前-术后40.1±18 mm(p=0.031)。尽管所有患者均为高风险状态,但仅16%(1/6)出现PRF的迹象。在5例未发展为PRF的患者中,其对侧膈肌的SF或DE未见明显变化:SF术前-术后0.06%±33(p=0.997),DE术前-术后8.64±10.4mm(p=0.378)。

仅在对侧膈肌功能下降的患者中观察到PRF症状。SF术前 vs SF术后为95.2% vs 28.12%(SF术前-术后减少70%),而DE术前 vs DE术后为16.4 mm vs 14.7 mm(DE术前-术后减少12%)。

讨 论

在围手术期,应用膈肌超声检测IBPB术后的膈肌麻痹不是一种新方法。然而,测量双侧膈肌功能以预测PRF的风险是一项新应用。IBPB后,急性的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很高。呼吸衰竭高风险患者(通常定义为心肺疾病、严重COPD、病态性肥胖、高龄等)通常应避免使用IBPB。

本研究显示,尽管存在急性膈肌麻痹,如果对侧的膈肌功能得以充分保留,就可能避免PRF,即使是高危患者。同样,在唯一出现PRF症状的患者中,对侧膈肌功能下降与同侧膈肌麻痹相关。

该患者术前膈肌评估可见明显的膈肌麻痹(右侧SF和DE的绝对值是左侧膈肌的2倍)。术后膈肌超声显示,右侧膈肌完全瘫痪,对侧膈肌值下降(SF=28%,DE=14.5 mm)。患者术后出现PRF症状,呼吸困难,呼吸频率从20次/分增至34次/分,氧饱和度下降(从94%降至89%)(术后SaO2/FiO2下降50%,从466降至247)。同侧优势膈肌(同侧SF和DE是对侧的两倍)完全阻断以及术后对侧膈肌SF降低70%(从95%降至28%)可以解释这些PRF症状。除了膈肌麻痹外,疼痛(VAS=7/10)和术后变化也可能解释膈肌功能的降低,因为该患者没有出现残余的神经肌肉阻滞(TOF比率=0.91%),其临床症状随着止痛药的应用以及增加吸入氧的浓度而改善。

在本病例系列中,大多数高危患者的膈肌保持健康,虽然一侧膈肌急性瘫痪,另一侧膈肌仍能充分发挥功能以预防PRF的发生。在同侧膈肌麻痹后,术后维持或增加对侧膈肌功能的能力可能比术前的绝对值都更重要。正在进行前瞻性研究,来明晰这些问题。

在围手术期,应用膈肌超声评估对侧的膈肌功能,似乎是标记术后呼吸衰竭高风险患者的最佳方法。显然,对侧完全膈肌麻痹患者应避免IBPB。然而,我们的研究首次表明,术后对侧膈肌功能下降可能是PRF即将到来的预警,我们必须做好治疗的准备。

总之,围手术期膈肌超声可以早期发现急性膈肌麻痹,还可以评估对侧的膈肌功能,从而预测PRF的风险。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