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呼吸

是毒不是烟!掐灭诱惑年轻人的水果味电子烟

作者:生物探索 来源:生物探索 日期:2022-04-27
导读

在“吸烟有害健康”的口号声下,电子烟正通过“健康”“酷炫”等概念在年轻人中风靡开来。但它是否真如营销说的那般安全呢?它又有何危害?让我们一探究竟。

关键字: 电子烟 |

近年来,电子烟备受市场欢迎,在青少年群体中尤甚,他们吸食电子烟的比例已经超过传统香烟。随着这一现象的出现,学界对吸食雾化香烟之于健康的长短期影响也倍感担忧。有研究者表示,电子烟的安全性并未得到充分证实,对于一些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更是要警惕电子烟的危害。并且,电子烟对年轻人极具吸引力,亟待公众关注。

1.6万种口味的电子烟

正成为年轻人的“潮玩”新贵

电子烟,又称“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是一种供使用者吸入的电子装置,主要由烟油(含尼古丁、香精、溶剂丙二醇等)、加热系统、电源和过滤嘴四部分组成,通过加热雾化产生具有特定气味的气溶胶供烟民使用。随着调味电子烟在我国悄然兴起,胸前挂支电子烟成为很多年轻人眼中的潮流和时尚,他们已然成为电子烟的主力消费人群。

2021年8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产品约有1.6万种口味,主要分为水果味、糖果味、甜品味等。而根据艾媒咨询《2021-2022年全球电子烟产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60.9%的中国消费者比较偏爱水果、食物等口味的电子烟,这些调味电子烟吸引众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入坑”。再加之其披上的时尚外衣,电子烟正成为当下年轻人追逐的“潮玩”新贵。

2021年10月22日,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对外发布《电子烟营销及对青少年健康影响研究报告》,主要发现:

①94.3%的青少年听说过电子烟,4.5%的青少年自报尝试使用过电子烟;

②使用过两类制品的青少年中有26.2%先使用电子烟后使用卷烟;

③第1次使用电子烟的年龄绝大多数在10-15岁;

④约有半数电子烟使用者报告曾发生不良反应;

⑤在过去一个月内曾尝试购买电子烟的青少年中,2/3都成功购买到电子烟;

⑥最吸引青少年的电子烟口味为水果口味,其次为食品和饮料口味;

⑦15%的青少年在学校附近的商店看到过电子烟,有1/3的青少年表示在最近一个月内看到电子烟广告。

复旦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控烟研究中心主任郑频频教授表示,多项研究显示,对电子烟好奇是造成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青少年对电子烟的好奇与电子烟企业在线上线下的联动营销密切相关[1]。

“上头”电子烟

是抽不得的“新型毒品”

一 电子烟会引起大脑、心脏、肺部等的炎症

近日,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报告说,每天使用电子烟会导致大脑、心脏、肺和结肠等多个器官系统处于炎症状态,并且会影响器官对感染的反应,比如SARS-CoV-2。这项研究成果以题为“Effects of mango and mint pod-based e-cigarette aerosol inhalation on inflammatory states of the brain, lung, heart, and colon in mice”(图1)的论文发表在eLife上,它是第一个以多器官方式评估电子烟及其调味剂的研究。最终研究表明,每天使用电子烟可能会导致神经炎症,进而导致行为改变和情绪障碍。此外,电子烟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肠道炎症(与全身健康状况不佳有关)和心脏炎症(导致心血管疾病)[2]。

高级研究作者、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的医学和退伍军人事务圣地亚哥医疗保健系统的肺部重症监护科主任、副教授Laura Crotty Alexander博士表示:“电子烟仅在过去五年左右才开始流行,因此我们对它们带来的负面影响知之甚少”。在这项研究中,Crotty Alexander团队专注于当下最知名的电子烟品牌JUUL及其最受欢迎的口味——薄荷和芒果。为了模拟电子烟的使用,研究人员使幼年小鼠每天接触电子烟气溶胶3次,持续3个月,然后在这些小鼠身上寻找各种炎症迹象。研究人员发现:

①每日接触电子烟可能会在负责行为改变、药物奖励以及形成焦虑或抑郁行为的大脑区域诱发神经炎症,特别是NAc壳和NAc核心区域的神经炎症;

②吸入电子烟气溶胶3个月可改变心脏组织中的炎症状态和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而这些变化很可能会导致人体疾病易感性和发病率的变化;

③吸入电子烟气溶胶3个月会改变结肠中的促炎标志物;

④暴露于电子烟气溶胶1个月和3个月可能不会导致气道生理发生显著变化,但这并不排除长时间暴露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⑤吸入电子烟气溶胶3个月在稳态条件下的基因表达水平上改变肺部的炎症状态;

⑥每个器官的炎症反应因使用的电子烟口味而有所差异,与吸入芒果口味电子烟气溶胶的小鼠相比,吸入薄荷口味电子烟气溶胶的小鼠心脏对细菌性肺炎的影响更敏感。

因而,此项研究证明电子烟的使用与心血管不良和免疫反应有关,暴露于电子烟气溶胶小鼠的大脑中出现明显的神经炎症,以及心脏、肺和胃肠道的炎症调节变化,这些变化与器官健康水平以及整体健康水平高度相关。

二 电子烟吸入会引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纽约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吸电子烟的男性罹患勃起功能障碍(ED)的可能性是不吸电子烟男性的2.4倍[3]。这项研究以题为“Association of E-Cigarette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The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Study”的论文,发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上(图3)。

研究人员之一奥马尔·沙哈维表示:“鉴于许多人使用电子烟作为减少吸烟危害或帮助他们戒烟的一种形式,我们需要全面调查电子烟产品与勃起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

这项研究根据2016-2018年美国烟草与健康人口评估研究的数据,分析了11207名年龄在20-65岁之间,且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男性的健康状况。他们发现10.2%的参与者出现ED,其中有使用电子烟习惯的参与者人数占比达到了5.6%。

在调整了多种风险因素之后,研究人员发现:

①与从未吸过电子烟的人相比,经常性使用电子烟的人患有ED的可能性高出2倍以上;

②在体重指数正常且没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中,电子烟的吸入与ED之间存在显著性关联,表明电子烟很有可能直接导致ED。

尽管这项研究的数据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这一研究结果仍具有参考性,电子烟的大量使用会对男性性健康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希望广大男性能引以为戒。

国家已出台相关管制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其中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对于青少年而言,电子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会诱导青少年使用卷烟”[4]。一项全球系统调查显示,使用电子烟的20岁以下青少年,其未来吸烟的可能性是没有电子烟使用习惯的青少年的两倍以上。因此,电子烟的强制性监管是重要且必要的。

一 《电子烟管理办法》做出明确规定

2022年3月1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发布了《电子烟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明确规定:①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③禁止利用自动售货机等自助售卖方式销售或变相销售电子烟产品;④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专门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电子烟产品销售网点等等。

该《电子烟管理办法》将于今年5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还提出了“电子烟产品应当符合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对此,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电子烟强制性标准是落实《电子烟管理办法》相关法规的重要手段,也是建立电子烟监管体系的重要技术支撑。

二 《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获批

4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自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发布,意味着中国电子烟长时间以来无国家标准生产阶段的结束,对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正式发布的《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子烟产品制定了全面规范化标准,在电子烟烟具和材料、雾化物、添加剂和释放物等方面均提出了严格要求。比如,在雾化物相关标准方面有如下规定:1)雾化物应含有烟碱,且雾化物中的烟碱浓度不高于20mg/g,烟碱总量不应低于200mg;2)雾化物添加剂临时许可使用物质清单数量为101种,对最大使用量也做出相应规定;3)不应使产品特征风味呈现除烟草以外的其他风味,且不应对未成年人产生诱导性,包括水果风味在内的市场热门调味受到禁止[5]。

此次《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有助于产业准入门槛边际提升,电子烟烟具/烟弹生产企业的产品需要从原有自身内部标准转化至根据国家标准生产,对企业的生产能力及技术储备等均提出较高要求,同时也对中下游品牌商和销售商提出一定要求,产业门槛实现边际提升[6]。同时,由于国家标准中也纳入了电子烟不应对未成年产生诱导等相关规定,也会在相应程度上降低未成年的电子烟使用率。

根据相关规定,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服务,不得生产、销售、进口或提供。标准发布后,市场上销售的电子烟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地,电子烟行业将逐渐摆脱肆意生长的局面,进而实现有序发展。并且由于对于电子烟的生产和管理更加规范,如此必然会降低人们电子烟的使用率,进而降低电子烟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参考资料:

[1]复旦发布研究报告:电子烟营销势头猛,瞄准年轻人群,应加强市场监管。https://fddi.fudan.edu.cn/5d/e3/c21257a417251/page.htm

[2]Moshensky A, Brand CS, Alhaddad H, et al. Effects of mango and mint pod-based e-cigarette aerosol inhalation on inflammatory states of the brain, lung, heart, and colon in mice. Elife. 2022 Apr 12;11:e67621. doi: 10.7554/eLife.67621. PMID: 35411847.

[3]El-Shahawy O, Shah T, Obisesan OH, et al. Association of E-Cigarettes With Erectile Dysfunction: The Population Assessment of Tobacco and Health Study. Am J Prev Med. 2022 Jan;62(1):26-38. doi: 10.1016/j.amepre.2021.08.004. Epub 2021 Nov 30. PMID: 34922653.

[4]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http://www.gov.cn/xinwen/2021-05/30/content_5613994.htm

[5]国家标准《电子烟》

http://c.gb688.cn/bzgk/gb/showGb?type=online&hcno=ABB028BCBF0391D0039E80FDAB8D3AF7

[6]电子烟行业点评报告:《电子烟》国际靴子落地,行业迈入标准化发展阶段https://www.djyanbao.com/report/detail?id=3037505&from=search_list

分享: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