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VTE高风险人群包括目前或近期住院、长期护理机构居住以及正在接受外科手术的人群。DVT常导致PT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研究表明,急性下肢DVT患者有34%会发生致死性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血栓栓塞症(PT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VTE高风险人群包括目前或近期住院、长期护理机构居住以及正在接受外科手术的人群。DVT常导致PT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研究表明,急性下肢DVT患者有34%会发生致死性肺栓塞。
我国临床一般建议,DVT急性期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严格卧床休息2周,使血栓紧密粘附于静脉内膜,减轻局部疼痛,促使炎症反应减退,防止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一、指南对DVT患者的建议
2008年,中华医学会金宝搏版本 分会血管金宝搏版本 组发布了我国第1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早期DVT患者在进行抗凝治疗的同时,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防止血栓脱落造成PTE。但对慢性DVT患者,相比卧床休息,运动和腿部加压可加快疼痛和肿胀的消除速率,因此并不严格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而2013年发布的第2版指南未推荐卧床休息。2017年发布的第3版指南建议,运动训练能够减轻PTS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16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建议,DVT患者在有效抗凝的基础上应尽早下床活动。
201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共识文件《急性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和管理》建议,早期活动和步行锻炼可考虑早期应用于缓解DVT的血管症状。2021年,ESC发布的第2版共识文件指出,卧床休息超过3天/制动(长时间坐位,如旅行)是深静脉血栓的轻危风险因素。而对于近端DVT患者,可考虑立即(诊断后<24小时)行加压治疗,结合早期活动和步行锻炼来缓解急性静脉症状。
研究显示,DVT急性期早日下床活动不会增加患者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同时,早期活动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降低栓塞后综合征、促进后期功能恢复方面有积极作用。
二、指南对PTE患者的建议
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建议,对急性PTE,若血流动力学稳定,在充分抗凝的基础上,建议尽早下床活动。具体来讲,对于近端DVT与高危PTE,考虑其血栓脱落及再次加重风险,建议在充分抗凝治疗之后尽早下床活动;对于远端DVT与低危PTE,建议尽早下床活动。
2022年《急性肺栓塞多学科团队救治中国专家共识》首次提出诊断性PERT和治疗性PERT,同样对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但未提及卧床制动。
研究显示,早期下床活动与血栓脱落致肺栓塞、DVT进展、DVT相关死亡等不良事件无明显相关。相反,早期下床活动可显著减少患侧疼痛等并发症,并减少DVT的进展,有助于机体功能康复。
三、指南对VTE患者的建议
2018年《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与管理建议》指出,卧床超过3天是住院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同时提出医院内VTE预防的具体措施,制动时尽早开始下肢主动或被动活动,尽早下床活动,避免脱水,保证有效循环血量。
2020年10月,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发布了《静脉血栓栓塞治疗指南: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治疗》,指出VTE的主要短暂性危险因素:急性疾病住院卧床时间≥3d;次要短暂性危险因素:急性疾病在院外卧床时间≥3d、与活动能力降低相关的腿部损伤时间≥3d。
在过去,严格卧床休息作为DVT传统治疗的一部分,被认为可以预防肺栓塞、疼痛、水肿和PTS等并发症。但是最新研究成果均不支持卧床休息作为DVT和PTE患者早期管理的一部分。综合现有证据,抗凝DVT患者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DVT急性期PTE和PTS的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全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防治协作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 2018, 98(14):28.
[2]张萌,王丁一,孙艺红. 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之三:治疗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0):5.
[3]邵翔,甄凯元,雷洁萍. 2018版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解读之六: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11):3.
[4]刘云,范晓先,黄静.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急性期卧床休息体位治疗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 2021, 35(15):3.
[5]徐元玲,沈云,李永生,等.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Meta分析[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3(2):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