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患,34岁,主因“咳嗽、咯血5天,气促3天”于2020年6月3日入院。
一咯血多日女病案简介
女患,34岁,主因“咳嗽、咯血5天,气促3天”于2020年6月3日入院。
现病史:自2020年5月31日出现咳嗽,咳少量黄色黏液痰,伴有血丝。外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及磨玻璃影,口服头孢拉啶治疗3天,症状无缓解。2020年6月3日现平坦路行100米左右气促征象。起病以来,无发热、盗汗、消瘦,无呕血、黑便,无皮疹、脱发、 溃疡。
既往史:2020年 5月10日出现左侧臀部红肿包块,并逐渐增大。2020年5月25日左侧臀部伴有瘀紫。余无特殊。
个人史、婚育史无特殊。
月经史: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20年5月16日。
入院查体:T 36.7℃,P 102次/分,R 20次/分,BP 112/71 mmHg,SPO2 80%(FiO2 21%)。左侧臀部可见瘀紫包块,直径约3~4cm,质稍韧,无波动感,轻压痛。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血气分析:PH 7.45,PO2 67.6 mmHg,PCO2 43.5 mmHg,HCO3- 21.2 mmol/L,FiO2 50%。
咯血伴肺部多发结节性质查因
血管炎?感染?
I型呼吸衰竭
初始入院诊疗无果
血液系统检查:血常规:WBC 5.82x109/L,HGB 53↓↓g/L,PLT 83↓X109/L;凝血功能:PT、APTT正常,纤维蛋白原1.75↓g/L;骨髓涂片:大致正常;骨髓活检:骨髓增生大致正常(约60%),粒红比例减小,粒红系细胞各阶段细胞可见,巨核细胞分叶核为主,未见异常肿瘤细胞。
风湿免疫指标:ANA+抗ENA+血管炎+抗凝脂抗体阴性;
肿瘤标志物:阴性;
炎症指标:hsCRP 2.21mg/L,ESR 14 mm/h;补体C4 0.08↓g/L,IgA 0.49↓g/L,IgG 6.46↓g/L;
感染学指标:PCT 阴性;痰涂片、痰培养、肺泡灌洗液培养:阴性;
尿常规:RBC 75↑个/uL,WBC 25↑个/uL;肝功能:LDH 274↑U/L,球蛋白18↓g/L;肾功能正常;
特殊检查:心脏彩超:大致正常。腹部彩超+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臀部包块超声:左侧臀部皮下混合性病变,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影像学资料:图1肺部平扫+肺部CTPA: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肺动脉CTPA未见明确充盈缺损。
图1 2020年6月3日胸部CT
入院后予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流量40L/min,FiO250%),亚胺培南+伏立康唑+莫西沙星抗感染,患者咯血进一步恶化,每日咯血量约200mL左右,予反复输注血红蛋白及血浆,患者逐渐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于2020年6月7日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考虑患者病情较重,血管炎不除外,2020年6月10日给予甲强龙250mg qd×5天冲击治疗,患者咯血症状仍丝毫未见改善。
总结病例特点
1. 青年女性,急性病程;
2. 以咯血为主要症状,无发热,给予规律强效抗感染、激素冲击治疗病情持续恶化;
3. 入院时查体:贫血貌,左侧臀部包块,心肺查体无异常;
4. 辅助检查:重度贫血、血小板轻度下降,多项病原学检查阴性;
5. 胸部CT见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并有散在实性结节,部分结节处可见点晕征。
咯血病因剖析
1. 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支持点:咳嗽、咯血起病,入院时体温37.5℃,抗感染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
不支持点:1)呼吸道化脓性感染的咳嗽、脓痰等症状轻微,体温无明显增高,与影像学不匹配;2)患者多次阴性,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测序亦为阴性;3)广谱、强效抗感染治疗无效。
结论:不支持。
2. 传染性疾病
支持点:既往体健年轻人,咯血。
不支持点:患者为独立发病,密切接触者无症状,无疫区疫水、啮齿类动物接触史,无流行性出血热及钩端螺旋体病表现。
结论:可完善相关抗体检测,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不大。
3.风湿免疫疾病
支持点:育龄女性,咯血起病。
不支持点:1)多次风湿相关抗体检测全阴;2)激素冲击治疗咯血无改善。
结论:虽然存在抗体阴性风湿免疫疾病,但从激素治疗反应判断可能性不大。
4.血液系统疾病
支持点:咯血伴贫血、血小板下降。
不支持点:1)凝血功能正常,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证据。凝血因子XIII活性正常,血涂片及骨髓穿刺无阳性发现。
结论:无一般血液系统疾病依据,需流式细胞检查及PET-CT除外淋巴瘤可能。
名医会诊指点迷津
患者既往健康,病程不足1个月,病情急转直下,抗感染、激素冲击对于其大量咯血丝毫未见改善。
常见咯血病因分析似乎都无法解释。患者诊断陷入僵局。经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3名钟南山院士团队每周例行病例查房,陈荣昌所长及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张挪富副院长会诊后认为,该患者入院时即表现为呼吸衰竭,咯血量与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不匹配,需要警惕血管源性疾病导致血氧交换能力下降。患者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较密切,并有多发实性小结节,部分结节周围存在点晕征,亦符合血管源性疾病表现。
VATS助力真凶浮现
患者每日吸出血性痰600~700mL,2020年6月13日出现双侧大量血性胸腔积液,每日双侧引流量有1 200~1 800mL,反复送检胸水脱落细胞找瘤细胞均阴性。2020年6月19日复查胸部CT(图2),见双肺渗出较前明显增多,并有多发结节形成。考虑患者病情十分危重,明确诊断迫在眉睫。遂于2020年6月19日在我院胸外科王光锁主任团队、麻醉科张中军、吴超然主任团队通力配合下,行机械通气全麻下胸腔镜下肺活检术。术中血压曾一度降至70/35 mmHg,在大量输血、补液、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下,患者血压基本维持在90/60 mmHg。
图2 2020年6月19日胸部CT
术后病理复检明确肺血管肉瘤诊断
术后病理(图3):(左下肺组织)可见出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及炎性渗出,肺泡腔内有多量的泡沫样组织细胞浸润,局灶见异型细胞,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肺血管肉瘤。
免疫组化:CD34(+),CD31(+),HMB45(-),Melan-A(-),NapsinA(-),P40(-),TTF1(-),EMA(-),ERG(+),FLI-1(+),S100(-),CK(-),Ki67(70%+)(该病理结果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顾莹莹教授复核)。
图3 A 术中可见肺组织表现有弥漫性出血性病灶;B 低倍镜下病理病灶;C 高倍镜下可见大量梭形细胞;D 免疫组化可见CD34(+)、CD31(+)
罕见死因曝光,印证专家推断
病患在等待病理结果期间,每日咯血量仍高达700~800mL,用酚磺乙胺等止血药医治无效,术后第3天因呼吸衰竭加重死亡。
罕见疾病所致咯血——肺血管肉瘤
血管肉瘤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起源于血管的肉瘤,占软组织肉瘤的1%~2%,平均发病年龄为45岁,无明显性别差异。可起源于皮肤、肝脏、心脏等多个脏器。原发于肺部的血管肉瘤较少见,CT上可见到类似肺栓塞表现,见有肺血管内造影剂充盈缺损,管腔间隙变窄1。而其他部位病灶转移至肺部则较为多见,约占肺血管肉瘤的60%~80%,目前原发部位报道有心脏、肝脏、皮下组织2,3,4。临床上出现弥漫性肺泡出血和肺栓塞的类似表现,如胸痛、咳嗽、间断发热等。影像学可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随机分布结节影5。临床上易误诊为血管炎、感染性疾病,需要通过活检病理确诊。病理可见梭形肿瘤细胞排列形成的实性结节,肿瘤结节内及邻近肺实质内可见出血。免疫组化至少1个血管相关标志物染色阳性,包括CD31、CD342,5,6。首选化疗,血管靶向药物治疗目前也有报道,如帕唑帕尼,但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若原发于肺部,如累及生命,也有手术的报道6,7。
回顾整个病情,患者起病前出现左臀部肿块伴瘀斑,不能除外左侧臀部肌层血管内皮肉瘤转移至双肺的可能。遗憾的是,未对臀部包块行进一步检查。
参考文献
1. Ma J, Zhang W, Huang Y, et al. Radiologic findings of primary pulmonary angiosarcoma: A case report. Medicine (Baltimore) 2018;97(25):e11105
2. Wang H, Shi J, Liu H, et al.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features of angiosarcoma with pulmonary metastases: A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7;96(36):e8033
3. Zhang Y, Huang X, Peng C, et al. Primary pulmonary epithelioid angiosarcom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J Cancer Res Ther 2018;14(Supplement):S533-S535
4. Wonwoo Shon,et al.Epithelioid Vascular Tumors: A Review.Adv Anat Pathol.2019;26(3):186-197
5. Palkar AV, Gupta A, Greenstein Y, et al. Primary cardiac angiosarcoma: a rare cause of diffuse alveolar haemorrhage. BMJ Case Rep 2018;2018
6. Ren Y, Zhu M, Liu Y, et al. Primary pulmonary angiosarcoma: Three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 Thorac Cancer 2016;7(5):607-613
7. Yin K, Zhang Z, Luo R,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gical outcomes of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8;155(3):1109-1115 e1101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