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呼吸

过敏性哮喘预防机制和干预措施 ---免疫生物治疗是未来方向

作者:吕群 来源:南山呼吸 日期:2020-12-05
导读

任何祸患都像疾病一样起于微小,只有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所以健康在于预防;二是及时就医,防微杜渐,有病早调理,早治疗。

2013年12月,著名艺人柯受良因哮喘发作而导致死亡。1995年5月,一代歌后邓丽君因哮喘发作于泰国清迈逝世。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是任何祸患都像疾病一样起于微小,只有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所以健康在于预防;二是及时就医,防微杜渐,有病早调理,早治疗。

目前全世界约有3亿人口患有哮喘,且患病人数呈指数级增长,到2025年会再增加1亿人,将有4亿人口受哮喘疾病的困扰[1]。对患者个人、卫生保健系统和全球经济造成重大的负担,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干预哮喘。针对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的预防措施有如下的文献研究报道。

过敏性哮喘预防措施

最早的哮喘预防策略主要是阻断IgE介导的过敏性疾病进展。一位哮喘患者可能开始于婴儿期的湿疹和食物过敏,在学龄前期发展为对气源性过敏原过敏,最终发展为过敏性鼻炎(AR)和慢性哮喘[2]。针对过敏性疾病进展的哮喘预防策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3]。我们可以在孕期和儿童期进行干预,以达到改变疾病的进程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过敏性疾病进展干预措施还包括对微生物群的调整(图1)[1]。

图1. 哮喘发病机制的相关因素及预防策略

1. 避免接触过敏原

Lukkarinen M等人在201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无过敏的婴儿相比,17%的有过敏的婴儿在8岁时患哮喘的风险高12倍[4]。儿童哮喘起源(COAST)队列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过敏原暴露和哮喘进展之间的关系,即对特定的持续性过敏原(如猫和狗)过敏与哮喘风险增加高度相关。但单纯的过敏原致敏可能不足以导致哮喘,也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参与[5]。将避免接触过敏原作为预防哮喘手段的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的结果。多项研究结果模棱两可,甚至有研究结果表明避免接触过敏原反而会增加过敏性疾病的发生[5-10]。过敏原暴露和哮喘发生之间的关系复杂[11]。

2.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

除了避免过敏原预防哮喘外,还可以使用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12-16]。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已证明,已有过敏性疾病患者接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后再接触过敏原时可大大减轻过敏反应程度。研究显示,皮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CIT)可显著降低哮喘的发生率,舌下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也可能对哮喘有保护作用[12, 13]。然而,目前尚不清楚患者接受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是否会普遍获益,仍需要更多RCT研究来确定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受益人群及受益持续时间[1]。

3. 吸入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预防哮喘

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治疗常用药物,然而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并不能预防哮喘的发生。持续性哮喘患者早期可见肺功能异常和气道重塑,儿童时期肺功能与气道反应性也是预测成年期哮喘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17]。一项哮喘高风险儿童研究显示,虽然患儿在使用ICS治疗的2年时间中可以减少哮喘急性发作,但停药后患儿肺功能并无明显改善,也不会改变哮喘进展[18]。多项研究表明,ICS不会改变哮喘高危儿童疾病进程[18-20]。

4. 改变宫内环境:孕期补给

孕期可能是过敏性疾病和哮喘进展的关键时期。母亲孕期吸烟会导致子女终生肺功能降低,也会增加子女儿童时期哮喘风险。McEvoy等研究证明,母亲孕期补充维生素C对子女有益,可于预防子女哮喘[21]。Bolcas等证明,在暴露于空气污染的情况下,维生素D可预防哮喘进展[22]。同时,也有研究证明,母亲孕期补充鱼油可降低子女哮喘风险,但这种干预是否普遍有助于预防哮喘仍存在争议[23]。

5. 调节微生物群

环境微生物暴露可能会影响哮喘的发展。最近一项针对患和不患有哮喘的儿童的室内粉尘样本的研究表明,细菌丰度与哮喘病史呈负相关。也就是说,摄入、吸入和皮肤细菌暴露的多样性可能会促进免疫系统成熟,也会预防哮喘发现[24]。然而,Bisgaard等人发现,新生儿鼻咽部感染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后会显著增加哮喘发生风险[25]。

6. 预防早期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患者在罹患前,往往会经病毒诱发气喘症状。Régnier等研究显示,患者婴儿期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会使其6岁时哮喘的风险增加一倍多[26]。目前,学者仍正在研究如何能通过减少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来预防喘息或哮喘。Jackson等发现,鼻病毒是哮喘发病的强预测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比,早期鼻病毒感染对诱发哮喘发病的作用更强[27]。

7. 防哮喘的抗炎和免疫生物学治疗

奥马珠单抗是抗IgE靶向治疗生物制剂,可以抑制IgE与高亲和力受体的结合,并下调其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上的表达。在2020年美国胸科协会(ATS)大会上,López等报道了奥马珠单抗具有显著恢复机体产生干扰素和调节性T细胞的能力,增加机体抗病毒应答能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28]。同时,根据Sheehan最新研究显示,无论哮喘患儿总IgE水平高低、无论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高低,在秋季开学前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均可以达到预防季中急性发作的目的[29]。此外,在2020年欧洲呼吸学会(ERS)大会上,Custovic介绍了一项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预防哮喘高风险儿童研究(PARK) (NCT02570984),该研究目的是探索有哮喘倾向的学龄前儿童使用奥马珠单抗治疗2年是否可以预防哮喘的发展[30]。

小 结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基因是对特定过敏原致敏的基础,而过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和污染物暴露均会加重哮喘严重程度。然而个体间差异使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预防策略具有挑战性,施行个体化干预措施可能是哮喘预防的关键。奥马珠单抗在靶向IgE介导过敏性免疫应答通路的同时,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抗病毒应答,有效应对病毒诱发哮喘急性发作。最新研究证实患者在过敏季前使用奥马珠单抗可以有效预防季中急性发作。此外,目前临床正在进行一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以探索奥马珠单抗在哮喘高风险儿童中的预防作用,我们期待生物制剂个体化治疗可以在哮喘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Maciag MC, et al.Chest.2020;158(3):913-922.

2.Rhodes HL,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1;108(5):720-725.

3.Beigelman A, et al.Curr Opin Allergy Clin Immunol.2016;16(2):172-178.

4.Lukkarinen M,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40(4):988-995.

5.Stoltz DJ, et al.Clin Exp Allergy.2013;43(2):233-241.

6.Arshad SH,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7;119(2):307-313.

7.Scott M, et al.Thorax.2012;67(12):1046-1051.

8.Cullinan P, et al.Thorax.2004;59(10):855-861.

9.Marks GB,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6;118(1):53-61.

10.Belgrave DCM, et al.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2018;6(7):526-534.

11.Stokholm J,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8;141(5):1598-1606.

12.Jacobsen L, et al.Allergy.2007;62(8):943-948.

13.Novembre E,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4;114(4):851-857.

14.Zolkipli Z,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5;136(6):1541-1547.e1511.

15.Marogna M, et al.World Allergy Organ J.2017;10(1):7.

16.Valovirta E,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8;141(2):529-538.e513.

17.Wang AL,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9;143(5):1752-1759.e1756.

18.Guilbert TW, et al.N Engl J Med.2006;354(19):1985-1997.

19.Devulapalli CS, et al.Respir Med.2007;101(8):1625-1632.

20.Bisgaard H, et al.N Engl J Med.2006;354(19):1998-2005.

21.McEvoy CT, et al.Jama.2014;311(20):2074-2082.

22.Bolcas PE,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9;143(1):386-394.e383.

23.Bisgaard H, et al.N Engl J Med.2016;375(26):2530-2539.

24.Karvonen AM, et al.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9;144(5):1402-1410.

25.Bisgaard H, et al.N Engl J Med.2007;357(15):1487-1495.

26.Régnier SA, et al.Pediatr Infect Dis J.2013;32(8):820-826.

27.Jackson DJ, et al.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78(7):667-672.

28.López-Abente J, et al.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20;doi:10.1183/13993003.00751-2020:2000751.

29.Sheehan WJ, et al.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In Practice.2020;8(9):3021-3028.e3022.

30.Custovic A.ERS.2020:4295.

MCC号Xo920112567有效期2021-11-25,资料过期,视同作废。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