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和深圳8家单位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A型血人群是新冠病毒的“软柿子”,更易被感染。论文一公布,就很快就引起了学者们的热议。这一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有多大,且看专家如何层层剖析。
近日,武汉和深圳8家单位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A型血人群是新冠病毒的“软柿子”,更易被感染。论文一公布,就很快就引起了学者们的热议。这一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有多大,且看专家如何层层剖析。
该论文《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3月17日发布在预印本平台medRxiv,尚未经同行评议。
从3家医院纳入2100多例患者进行分析
根据以往对新冠肺炎患者的观察,老年人和男性更容易感染新冠肺炎,且容易进展为重症。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定哪种生物标志物可用来帮助预测哪些个体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因此,该项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
该研究从三家三甲医院纳入新冠患者进行分析: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1775例,其中206例死亡;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13例;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85例。
分析发现:A型血最容易感染 O型血相对比较安全
研究人员考察了患者的ABO血型情况、新冠肺炎感染情况以及死亡情况。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不同医院的数据进行合并分析。
研究显示,3694名武汉市正常人,A、B、AB和O型血的占比分别为32.16%、24.90%、9.10%和33.84%。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1775名新冠患者,占比则分别为37.75%、26.42%、10.03%和25.80%。
经过对比发现,新冠患者A型血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人,O型血的比例显著低于正常人(P<0.001)。
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的398名患者中,ABO血型分布模式相似。
分析显示,A型血人群感染新冠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血型(OR为1.20;P=0.02),O型血人群感染的风险显著低于其他血型(OR为0.67,P<0.001)。
不同血型间感染风险有差异,新冠病毒并不是第一个。研究者表示,既往一些研究显示,诺沃克病毒和乙肝病毒的易感性与ABO血型有关。再就是,也曾有报道,对于SARS冠状病毒,O型血个体感染的可能性较小。
研究的实践意义:A型血个体和患者需要格外关照
该研究结果显示,O型血相对不容易感染新冠,A型血相对容易感染新冠。这意味着在实践中:
(1)A型血个体,未感染者,可能尤其需要加强防护,以减少被感染的可能;
(2)A型血个体,如果已经感染,可能需要格外观察,给予更多监护和治疗;
(3)常规实践中,ABO血型可能会帮助患者和医务人员评估被感染的风险有多大。
专家热议:尚属初期研究结果 无法下定论
论文一公布,很快就引起了学者们的热议。不少人提出如下三个疑问: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有多大、新冠感染易感性有血型差异背后的机制是什么、该研究的实践意义以及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探讨?对于以上问题,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邢卉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于该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有多大,南方医科大学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赵卫表示:“该研究主要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统计数据的结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尚需开展更大规模的调查,尤其是开展O型血人群自然抗病毒的机理研究,方可确证。”
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主任邢卉春认为,必须是在暴露相同的情况下,才能判断不同血型对某一疾病是否易感,即同样接触了传染源,暴露时间也相同,而且都没有采取针对该疾病的抗体或其他保护措施,这样才能比较出差异。
邢卉春强调:“目前报道的这种现象是伴随情况,还是真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对于某一血型易感的机制是什么,赵卫表示:“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抗原A与抗原B而分成4种。红细胞本身没有分裂能力,因此不含有病毒复制过所需核酸和蛋白的合成系统,因此,对病毒不易感。”
赵卫还表示:“论文研究者主要讨论了抗A抗体。但B型血和O型血均有抗A抗体,两个血型间易感性有差异,原因是什么?A型血和AB型血均没有抗A抗体,二者易感性有差别的原因又在哪?这都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比如,可以进一步比较不同血型人群病毒血症期病毒水平的差异,对血中可能感染细胞的情况展开研究,或者开展抗A抗体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的实验,直接回答上述问题。”
邢卉春则表示,如艾滋病病毒,病毒在侵入人体的时候,必须要有CCR5的趋化因子受体,如果该受体缺乏,病毒是感染不上的。
该研究的实践意义到底有多大,赵卫表示:“血型可对新冠病情进展的影响程度有多大,需要予以更细致的研究,方可明确其对防治工作的意义。”
根据专家的讨论可以看出,这一研究尚属初期研究结果,无法下定论,对防治工作有多大帮助,尚难以科学评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