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哮喘是发生于呼吸道的疾病,为什么哮喘患者常用吸入疗法?

作者:济南哮喘病医院 来源:呼吸病 日期:2018-09-09
导读

         哮喘是发生于呼吸道的疾病,为什么哮喘患者常用吸入疗法?

关键字:  哮喘 | 吸入疗法 

        哮喘是发生于呼吸道的疾病,但多数药物经口服或注射途径给药时,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并不高选择性地聚积于肺部,特别是支气管壁。气道外脏器分布的药物,对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和平喘作用缺乏针对性,而且药物可能对该脏器产生不良的反应。由此可见,最理想的方法是使治疗哮喘的药物集中在气道,而尽量减少分布到其他脏器,能满足这种要求的用药途径就是吸入疗法。换言之,吸入疗法是利用呼吸系统固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充分发挥药雾的直接作用,因此采用吸入疗法是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快途径,也是预防哮喘的最佳选择。

        首先从呼吸系统固有的解剖生理条件来说明

        (1)呼吸系统是对外开放的脏器,它不断地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这种特点为吸入疗法提供了可能性。

        (2)呼吸道黏膜、黏膜下和平滑肌细胞含有丰富的相应药物受体,尤其是肾上腺素能β受体、胆碱能受体,因此吸入药雾进入呼吸道以后可直接与相应受体结合,立刻发挥药物的局部作用。

        (3)人体肺泡的总数达3亿~4亿个,肺泡表面积巨大,总面积达9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面积(420平方米)的1/5以上,而且血运非常丰富,有利于肺对药物的吸收。

        (4)药物经肺吸收后进入血液的距离最短,肺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床间隔距离只有0.5~1微米,而小肠黏膜上的微细绒毛到毛细血管的距离为40微米,皮肤表面到皮下毛细血管的距离为100微米。三者相比,可见药物由肺吸收后进入血运的距离最短,发挥作用也最快。

        综上所述,吸入疗法的优点在于:

        (1)起效快:药物以微粒状进入呼吸道后可直接与呼吸道的相应药物受体结合,而且肺泡总表面面积大、血运丰富、转运距离短。因此,吸入疗法起效比口服给药迅速得多,甚至可能比注射途径还快。

        (2)使用方便:最常用的定量手控气雾剂或干粉吸入剂在按压阀门或用力吸气的瞬间,即可完成给药,而且药物携带方便。它具备了口服药的方便性,甚至更为简单,因为不需饮水送药。与注射给药比较,吸入疗法不需严格消毒,程序简单,也不引起注射局部的疼痛和硬结。

        (3)安全度高: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局部(即靶器官),所用的治疗剂量与静脉、口服药相比通常小得多,如:沙丁胺醇,口服和注射首次量分别为2~4毫克和0.5毫克,而吸入气雾剂的量仅为0.1~0.2毫克,相当于口服量的1/20和注射量的1/5~1/3,吸入剂量远比口服或注射剂量小,而且极少分布到其他脏器,因此吸入疗法与口服和注射途径比较,安全系数要高得多,不良反应也就明显减少。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