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呼吸

【病例】抗结核治疗有效,3年后才发现竟然是误诊!

作者:王俊,叶龙玲 来源:MedSci梅斯 日期:2018-05-10
导读

【病例】抗结核治疗有效,3年后才发现竟然是误诊!

关键字: 病例 | | 支气管 |

肺结核查抗酸杆菌不一定会是阳性,但是当患者症状符合结核特征时,常会尝试进行经验性治疗,若治疗有效则会考虑诊断为肺结核,但是今天的这一例病例却出现了差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盗汗、咯血,是结核吗?

本例患者为一35岁男性,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咯血,间断性发作,有咳嗽、乏力,且有轻度盗汗及体重减轻情况,至当地社区医院就诊,胸片示右上肺斑片状影,伴纵膈淋巴结增大,PPD12mm×10mm,痰抗酸杆菌阴性。

胸部正位片示右上肺斑片状影,伴右肺门影增大

询问患者病史,得知患者患有2型 3年,未定期监测血糖,结合患者症状考虑:原发性肺结核可能、2型 。

治愈?

接诊医生给予尝试性性抗结核治疗(INH 0.4qd,RFP 0.45qd,PZA 0.5tid)。用药10天后,咯血症状缓解,用药6个月后复查胸片示右上肺病灶完全吸收,纵膈淋巴结缩小。停药观察病情无明显反复。通过上述来看,患者似乎真的是肺结核,但是真的就这么简单地治好了吗?

复发?

本来以为已经治愈了,结果3年后,患者再发间断咯血,查胸片示右上肺斑片状影,呈明显叶段分布,伴上纵隔影增宽。查痰抗酸杆菌依然是阴性。因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及 史,且抗结核治疗有效,于当地疾控中心拟诊为“继发性肺结核(复治)”,给予抗结核治疗8月(方案 2HRZES/6HRE),疗末复查胸片示右上肺病灶完全吸收。

再复发?

停药一月,患者再发咯血,行胸部CT检查示右肺上叶见斑片状及淡薄云雾状影,纵膈旁块状影。

这时候当地疾控中心觉得不对劲了,便以右上肺结核并肺不张,肺部肿瘤待排转入我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PPD10mm×12mm,TB-AB(-),肿瘤标志物肺癌四项CEA、NSE、CYFRA211、CA125都未见异常,CRP(-),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粘膜炎症,管腔未见新生物及支气管阻塞征象,经纤支镜刷检抗酸杆菌阴性。

原来如此

检查并未有新的发现,只能继续给予抗感染、止血对症处理。一周后患者咯血症状缓解,复查胸CT示右上肺斑片状影吸收,考虑肺泡内积血可能。便予以纤支镜介入灌洗治疗,继续抗感染、止血等。

两周后复查胸部CT示右上肺空腔样囊性病变。考虑患者的情况可能与结核完全无关。便找胸外科会诊,胸外科医生建议行手术确诊,转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支气管囊肿(纵膈型)。

讨论

支气管囊肿长期误诊肺结核的原因:

1、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相似。支气管囊肿主要引起两大类症状,即:压迫症状和感染症状。压迫症状:压迫支气管可出现干咳、气急、呼吸困难等。如为张力性囊肿,可因囊肿快速、极度的膨胀,出现类似张力性气胸的症状。压迫食管可致梗噎。感染症状:囊肿感染多因其与支气管相通所致。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寒战、排大量脓痰。压迫症状易与支气管结核和纵膈淋巴结结核、结核性液气胸混淆,继发感染症状易与肺结核症状混淆。

2、X线表现缺乏特异性。纵隔支气管囊肿多位于气管旁,隆突下和左主支气管旁,肺内支气管囊肿则多位于两肺下叶部位。纵隔支气管囊肿通常为孤立性,多位于后纵隔,中纵膈次之,上纵隔最少;X线表现为隆突或气管旁边缘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卵圆形或块影,密度均匀,边缘锐利,覆盖肺门,囊壁少见钙化肺内支气管囊肿通常为单房或多房,薄壁,囊壁可含粘液腺、软骨、弹性组织和平滑肌;X线表现为孤立薄壁球形或弥漫性薄壁环形透亮区,呼吸可引起其形状改变。如囊肿并发感染可见囊壁周围浸润性炎症阴影,囊壁增厚,囊腔内可有出血,充满粘液脓性分泌物;如囊肿和支气管相通,囊腔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除,有空气进入,则成含气囊肿或液气囊肿。本例患者因囊肿继发感染反复出现咯血,血液经相邻支气管在肺部播散形成肺泡内积血,呈现右上叶斑片状影或磨玻璃状影,呈叶段分布,易与渗出性病变混淆,且为结核好发部位,伴肺门影增大,这些X线表现难与肺结核及肺门淋巴结增生区别。

3、抗结核治疗后患者症状及X线表现有明显的缓解,导致病因的误判。因忽视了抗结核药物中部分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如:利福平),间接发挥了抗感染的作用;且肺泡内积血在10~14天可完全吸收。易误认为症状和X线表现缓解是诊断性治疗有效。

4、受既往 史影响。 患者很容易感染结核病,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糖及脂肪的代谢出现紊乱,组织细胞中长期存在葡萄糖和甘油含量升高状态,导致结核菌很容易生长繁殖;组织细胞中积聚大量酮体呈现酸性环境有利于结核菌急速生长繁殖; 患者因为肝脏降低了转化维生素A的功能,致使身体缺乏维生素A,导致呼吸道黏膜上皮无法正常抵抗细菌感染,使得极容易感染结核菌。而且 患者的免疫力降低, 人患活动性肺结核的风险是非 人群的3倍。可以看到椎管内肿块在左侧C8及T1前上方压迫神经根向后下方移位,神经根和神经节结构尚完好,不支持神经根起源的神经鞘瘤。另外神经鞘瘤易囊变、T2WI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呈“靶环样”强化等典型特征亦可帮助鉴别。

此例尚需与椎管硬膜外转移瘤、淋巴瘤、畸胎瘤等鉴别。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多有原发肿瘤病史,并且多伴有骨质破坏。淋巴瘤常表现为椎体破坏、椎管内硬膜外肿块及椎旁肿块,当三者同时出现基本上可以诊断;畸胎瘤常含脂肪,抑脂序列见信号可见脂肪信号减低,典型者不难鉴别。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