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是转移性疾病的常见累及器官,部位包括肺实质,气道,纵隔淋巴结,胸膜和脉管系统。除解剖来源部位的相关症状外,转移性疾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无厌食或体重降低等特异性症状,但可能有肺部症状,如慢性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各种机制都可以引起肺转移,包括局部血流量,和在合适微环境下适宜肿瘤细胞生长的细胞或生化成分的增长。可能导致易患肿瘤的物质包括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化学诱导物,和复合物。根据尸检结果,一些疾病,如黑素瘤,绒毛膜癌和肉瘤,有高达80%~100%的转移性。其他超过50%可发生肺部转移的肿瘤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甲状腺癌和睾丸癌。
器质性疾病
转移性疾病通常是指孤立性结节、多发性肺结节和浸润,沿淋巴管分布。但是,高达50%沿淋巴管分布的疾病患者可能有正常的胸片,但可在CT上检测。结节可能表现为小型(粟粒),大型,空洞,和边界清晰或欠佳。如图1所示,包括转移性疾病,如乳腺癌,骨肉瘤和甲状腺癌。虽然钙化通常代表良性疾病,但转移性骨肉瘤和软骨肉瘤,以及其他疾病也可发生钙化。空洞最常见于转移性鳞状细胞癌,75%的患者会发生空洞。近期一项研究显示,多发性结节和空洞最常提示转移性疾病,但建议活检确诊恶性肿瘤,因为约10%的病例有非转移性。
图1(A)导航支气管镜确诊的移性乳腺癌引起的小结节。(B)有大和小结节引起的转移性疾病,其中之一是空洞。(C)由转移性乳头状甲状腺癌引起的小和大结节以及纵隔淋巴结和左侧胸腔积液。(D)转移性肺腺癌引起的弥漫性淋巴管扩散。
疾病沿淋巴管分布的特点是网状或网状结节浸润和结节状间隔增厚,无结构扭曲。这种病变形式最可能是由腺癌,即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转移引起。肺转移性腺癌的举例如图1。鉴别诊断包括感染或化疗引起的肺毒性,因此进一步检查可能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偶尔需手术活检。
转移性器质性疾病的治疗通常是全身细胞毒化疗和/或激素治疗。放疗可作为姑息治疗的一部分,如引起显着咯血的肿瘤。
虽然手术通常是局限期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无胸腔外疾病时,偶尔寡转移可考虑进行转移灶切除术。在寡转移性疾病中,转移性肿瘤的数量和位置有限,与更广泛的转移表现出不同的情况。
假设肺转移侵袭性疗法有确定获益,合并症可能排除手术方法。替代治疗方法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消融技术,如冷冻消融和经皮射频热消融。多种因素最终确定治疗方法。
支气管疾病和气道堵塞
肿瘤可通过血行、淋巴,或气道扩散转移至气道,或通过相邻的肺实质或淋巴结侵入支气管。毗邻气道的外源性肿瘤也可能压缩气道。转移性气道肿瘤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阻塞性肺炎,或咯血,也可能没有症状。发病情况多变,部分因肿瘤类型不同而不同。在一项纳入943次连续支气管镜检查的研究中,18例(1.9%)患者有支气管内转移。其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有乳腺癌,肾癌,骨癌和软组织癌。肿瘤沉积在主支气管和肺叶支气管中确诊。此人群的中位生存期是122天。在2000年的一项回顾性文章中,最常见的支气管内转移的实体瘤是乳腺癌,肾癌和结肠直肠癌。这篇文章中,生存期通常是1至2年。最终,从2家机构收集的历时18年的对174例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显示,共4%的患者发生胸外恶性肿瘤的支气管转移。另外,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和肾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原发性肿瘤和转移性支气管内肿瘤出现的平均潜伏期是136个月(范围1~300)。5%的患者恶性肿瘤的首要症状是支气管内疾病,尤其是以前未诊断为肾细胞癌的患者。
存在一些支气管内恶性肿瘤时,短期死亡率较高。最近对19例黑色素瘤患者进行的回顾性研究中,在诊断原发性肿瘤后中位48个月后,发生支气管内转移。诊断支气管内疾病的中位整体生存期是6个月,预测不良生存的因素包括多发性转移部位,胸膜和软组织受累。各种治疗方式,如化疗,手术,放疗和支气管镜治疗对生存无改善。
虽然转移性疾病的治疗主要是全身治疗,但胸腔内和外源性疾病导致的气道堵塞可能需更直接的治疗,尤其是存在呼吸窘迫时。放疗可用于治疗中央和远端气道堵塞。结合美国放射学会的姑息性肺癌肿瘤学指南护理和第三次国际癌症调查指出,胸部姑息放疗支持的确定依赖于患者的状态、肺功能、预期放疗剂量和其他因素。这项调查确定,放疗通常适用于“目前症状显着和棘手,或即将出现显着和棘手症状”的III期和IV期晚期疾病患者。根据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放疗作用可能不会立即出现,实际上,炎症和放疗之后引起的水肿可能引起气道侵袭的短暂恶化。
几种支气管镜技术可用于支气管炎的姑息治疗,通常作为多态治疗方法的一部分(图2)。
图2(A)CT扫描显示支气管疾病。(B)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转移性结肠直肠癌。(C)支气管内治疗可能包括热疗法,如氩等离子体凝固或(D)植入气道支架
原始出处:
JonathanPuchalski.PulmonaryManifestationsofSolidNon-PulmonaryMalignancies.ClinicsinChestMedicine.Volume38,Issue2,June2017,Pages177–186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