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王同生、毛毅敏、孙瑜霞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COPD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并研究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研究指出,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易合并肺栓塞。卧床时间长、双下肢不等粗和深静脉血栓是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35卷第4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王同生、毛毅敏、孙瑜霞等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非显性因素所致COPD急性加重(AECOPD)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征,并研究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研究指出,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易合并肺栓塞。卧床时间长、双下肢不等粗和深静脉血栓是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因素。该文发表在2012年第35卷第4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
连续纳入因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208例,年龄50~82岁,平均(62±12)岁。入院24h内进行CT肺动脉造影及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合并肺栓组69例和无肺栓塞组139例。均检测动脉血气分析、D-二聚体和内皮素-1。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非显性因素所致AECOPD患者合并肺栓塞者占33%(69/208);合并肺栓塞组和无肺栓塞组卧床≥7d者分别占21.7%(15/208)和13.7%(19/208),双下肢不等粗≥1cm者分别占34.8%(24/208)和15.1%(21/208),深静脉血栓形成者分别占37.7% (26/208)和12.2%(17/208),晕厥者分别占11.6%(8/208)和0.06%( 9/208),心电图表现为SⅠQⅡTⅢ综合征者分别占11.6%(8/208)和0.04% (5/208),PaCO2下降≥5mmHg(1 mm Hg=0.133 kPa)者分别占27.5%(19/208)和9.3%(13/2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为4.32~6.79,均P<0.05)。合并肺栓塞组D-二聚体水平[(760±152)μg/L]高于无肺栓塞组[(253±56)μg/L],内皮素-1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5.4 ng/L(1.6~6.9 ng/L)]高于与无肺栓塞组[1.8 ng/L(1.3~4.8)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 2.946和-2.532,均P<0.01)。卧床≥7d、双下肢不等粗≥1cm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是COPD合行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为2.31~3.24,均P<0.0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