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消除病理性记忆再添新模式 非条件性刺激有效解决医学难题

作者:付东红 李鹏 何小璐 来源: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日期:2015-09-16
导读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novel UCS memory retrieval-extinction procedure to inhibit relapse to drug seeking”(“一种新颖的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模式能够抑制药物渴求的复发”)。该论文指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这一全新的心理学范式能够广泛、彻底地抹除恐惧、焦虑和药物成瘾等病理性情绪记忆。

        近期,《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表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教授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novel UCS memory retrieval-extinction procedure to inhibit relapse to drug seeking”(“一种新颖的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模式能够抑制药物渴求的复发”)。该论文指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这一全新的心理学范式能够广泛、彻底地抹除恐惧、焦虑和药物成瘾等病理性情绪记忆。

        据陆林介绍,情绪记忆是指个体对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情感、感受所形成的记忆,而当这些情绪、情感、感受过于强烈时,比如在遭遇灾难性事件、心理创伤或吸食成瘾性物质后,这种记忆就会发生畸变,形成病理性的情绪记忆。这种病理性情绪记忆异常顽固而持久,并可能伴随终生,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痛苦,进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药物成瘾以及焦虑抑郁等。此类疾病反复发作,不易根除,危害极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然而目前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亟需开发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段。

        陆林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借助记忆再巩固和消退的原理,运用条件性线索唤起——消退心理学范式,有效地消除了成瘾动物和成瘾者对于药物的心理渴求,从而明显降低其复吸的风险,该成果发表于2012年《Science》杂志上。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继续深入探索,开发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模式,这一全新的模式可更加彻底、有效地抹除所有相关的病理性情绪记忆,且对于久远的病理性情绪记忆同样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课题组进一步探究了这一作用的神经机制,发现这种非条件性刺激诱导的唤起——消退范式的神经生物学作用过程是通过调控杏仁核脑区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内吞而实现的。

        专家指出,这一开创性研究成果广泛、有效地消除了病理性情绪记忆的维持和再现,破除了病理性情绪记忆无法抹除的魔咒,攻克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焦虑抑郁和药物成瘾等病理性记忆相关精神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这一医学难题,也为其他精神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罗宜孝、助理研究员薛言学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陆林教授为通讯作者。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