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许浩:明辨是非切勿盲目从众

作者: 来源:青年报 日期:2012-10-24
导读

         自沪交警引入酒驾盘查模式整治黑车以来,据统计,居然90%的乘客拒绝指正黑车司机,使整治陷入僵局。“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是不会出现的行为。

  自沪交警引入酒驾盘查模式整治黑车以来,据统计,居然90%的乘客拒绝指正黑车司机,使整治陷入僵局。尽管警方一再提醒市民“请拒绝乘坐非法客运车辆,如遇执法人员检查,请配合如实讲述事情经过”,可是为什么乘客仍然不配合执法呢?

  每个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趋利避凶的行为方式。当遇到警察检查,乘客自然会首先想到自身是一名违法者,即使法律不追究其责任,仅仅要求配合指正,但他们会认为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说,先前自己与黑车司机达成的短暂契约会被破除,相当于否定了自己的决定,同时还会影响自身在对方心目中的好感,遭人记恨就更加不好了。

  社会心理学里有两个重要的概念,“从众”和“去个性化”。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乘客在要求提供执法配合的时候,看到的是周围众多黑车逃脱法网,就非常容易不顾是非曲直地随大流走,盲目从众,拒绝配合检查。

  学者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 3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从众性强的人缺乏主见,易受暗示,容易不加分析地接受别人意见并付诸实行。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从众行为呢?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从众的行为基本动因有三种:一是渴望获得正确的信息;二是为了被喜欢和接受;三是为了减缓群体压力。

  “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压力或群体意识影响下,会导致自我导向功能的削弱或责任感的丧失,产生一些个人单独活动时是不会出现的行为。产生去个性化的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1、匿名性:发生去个性化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匿名的作用。

  2、责任分散因素:在群体中的个人觉得他对于集体行为是不负责任的,因为当个人隐匿在群体中,不易作为特定的个体被辨认出来时,群体生活告诉群体成员,群体活动的责任是模糊和分散的,任何一个具体成员都不必承担该群体所招致的谴责。

  3、情绪的激发水平,情境不明确时的新奇感等。

  二、内部因素:

  自信心不足是产生去个性化现象的重要原因。学生在群体活动和交往中因感到自信心不足、力量有限,就会不顾判断标准去迎合群体的心理,丧失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即群体的淹没性。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又害怕出错,索性认同教学没有问题,从而迎合群体的现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去个性化行为的发生离不开群体诱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群体情境必然导致去个性化行为。换句话说,个体自我意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去个性化行为会不会发生的关键因素。当一个人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他就能做出正确的自我导向。即使外界的去个性化诱因十分强烈,他也不会产生去个性化行为。

  我们应该学会认识自己,提高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理能量,去做正确的对社会有帮助的事情。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许浩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