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在国内首次成立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建立网络成瘾的医学、心理、教育、军事化管理以及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综合干预模式。相继于2006年4月成立了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基地以“挽救孩子、造福家庭、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积极开展国内外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全国17%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的身心矫治提供专业服务,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社会各方的支持,无论在心理教育、医学、军训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5.基地特色的家庭治疗
家庭治疗是处理家庭问题,获得更好的家庭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
5.1.初期的“家庭治疗”
2005年4月,北京军区总医院陶然主任成立了网络成瘾治疗科室。治疗设置是一个疗程15天。家庭治疗的雏形是家长把孩子送到医院后,由分管学员的心理医生收集资料,然后家长回家。15天后,家长到医院接孩子时做一次家庭治疗。
我在收集资料时,发现问题,反馈给家长,需用时间2-3小时。推荐心理学的书籍《亲子关系》、《自己拯救自己》等,给家长留作业,回家后学习,而后真诚的给孩子写信沟通。
信的内容:不要指责。说教。围绕“父母没有地方去学习怎样教育、抚养独生子女的知识,只知在物质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缺少心灵的沟通,父母的不当教养方式之因造成孩子今天之果;孩子来治疗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方式”来写,目的,改善亲子的关系。
学员治疗期间的变化、问题,心理医生及时与家长电话沟通,有必要的情况下,让学员与家长电话交流。
15天后,家长到基地接孩子,做一次“家庭治疗”(很少有父母一起来接孩子出院)心理医生首先把学员的治疗情况及变化、存在的问题告知家长,然后,再让家长与学员一起交流,一般采用的是直接干预的方式:教给相关的知识,给予指导、忠告和建议。协助父母了解成长中的孩子的发展需要,特别是回应孩子对更大的心理空间和自主性的需要。建议他们终止破坏性的交往模式。要求他们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相互回应。多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公益活动,增加交流的机会,培养情感,改善亲子关系。
5.2.中期的“家庭治疗”
2006年6月成立了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一个疗程由15天改为1-3个月。家庭治疗的模式于初期大同小异,只是学员住院的时间延长了。
为了更好的帮助学员,基地决定:家长到基地接送学员时必须参加1至2天“家长学堂”学习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学员问题的成因,改变以往的教养方式,关心、理解、陪伴孩子成长。
我给家长留的作业增加了:阅读《亲子关系》了解青少年的心身发展知识,多给学员写信。
与家长的电话交流增多了,重点放在想改变的一方家长。让家长清楚“要想孩子改变,首先家长改变。”
一个疗程结束时,邀请学员父母一起到基地做家庭治疗。最有效的治疗策略是,制造支持性的环境,让不同的家庭成员表达各自如何看待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一家人听到不同家庭成员的声音,学习欣赏每个人对实际生活的看法,彼此颇受启发和鼓舞。可以更好的相互理解,能够找到解决困难的新的可能性。
想改变的家长积极地配合家庭治疗,后期的回访效果较好;家长不承认自己的问题,固执的坚持传统的观念“我的孩子可以随意的打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没有错”的家长,继续拿着放大镜找孩子的缺点,“花了钱给你看病,你还不改好……”他们用钱推卸自己的责任,指责孩子,抱怨基地。
5.3.改革后的家庭治疗
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家庭功能失调的信号。孩子的心理问题,与其家庭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研究表明,“国外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采取了家长和患者同时进行治疗的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而青少年网络成瘾与家长的问题是密切相关的,需要同步治疗。”[5]
2007年8月,基地加大改革的力度。规定:学员入院必须有一位家长陪同,家长参加“家长学堂”;亲子团体;家长学习心理学的知识,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理解、接纳孩子,学习与孩子交流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与孩子一起成长。
以前,学员会抱怨“父母有问题应该让他们住院接受治疗,凭什么让我们住院”,现在学员看到父母陪伴他们在基地一起学习,少了抱怨,多了感激。
我们根据亲子团体互动中发生的问题,掌握第一手资料有的放矢,适时做家庭治疗。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变化,并理解、体谅父母也加快了自身成长的步伐。
网络成瘾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依然可能因为某种应激事件诱发而反复发作。所以网络成瘾的戒除不仅针对靶症状而言,更需要人格的全面调整,以及自我力量的不断增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支持系统,允许、接纳孩子的“反复”性,理解陪伴孩子度过危险期,做好心理准备。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