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题中要义,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高职学生心理管理的视角对高职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高教管理中存在的制约学生心理发展的表现,提出相应的解决及帮教对策,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全面发展。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的题中要义,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从高职学生心理管理的视角对高职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和高教管理中存在的制约学生心理发展的表现,提出相应的解决及帮教对策,以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现状 帮教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学生普遍不适应通识选拔教育模式。如果还按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来要求高职院校学生,不仅压抑削减学生入学后所表现出来的求学上进心,将导致学生对学院、学业、课程及生活环境的普遍冷淡漠视,失望困扰,甚至抵触排斥。如果不关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及适时教育、帮教,将难以激发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使其无法将最大潜能得以挖掘,以达到其价值感的体现与满足。
目前高校大学生行为问题患病率居高,主要以焦虑、抑郁等神经症行为为主,速度上升之快让人忧虑。针对本校大一、二年级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有8.4%的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怯懦、焦虑、自卑、抑郁、孤辟等。从学生学习心理状况来看,其心理品质对其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究其原因同他们存在着厌学、依赖和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有关。他们中有的遇到上课、作业就头痛,情绪不定、精神不振;有的遇到困难就依赖家长、教师、甚至希望别人提供现成的答案,独立性差;有的则在学习面前有惘然感,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不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达到学习目标。有识之士曾经提到,没有心理 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没有心理 的学生是缺憾的学生。身心共同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健康标准,心理健康也需要从娃娃抓起。我国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期,新世纪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合格的21世纪公民,高职学生今后应具备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因为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普遍性来看,是这个社会覆盖面积最大的从事服务、实际操作的人群,故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 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
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部门都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 问题。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中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根据这些原则和要求,积极开展心理 ,完善心理 机制,是学院工作的迫切任务。
随着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心理学界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逐渐增多。达到共识的是在学生众多的素质中,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形成的中介,心理素质的提高可以极大促进其他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另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道主义的兴起,使人们更关注人性问题和自身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对各种不健康的一面都有积极防治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群十八、九岁正处于花季般美好年龄的青少年,他们情绪变化快,可用“心血来潮”来形容。他们能为一点小事而狂喜,又能为一点小事而悲痛欲绝,他们有时能循规蹈矩,有时却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大闹情绪,甚至出口伤人,很少考虑后果,事后又追悔莫及。在他们的学习和情感处于进退两难的时候,走进他们的心灵,宽容地面对他们的无知和幼稚,真诚地帮助他们。成为他们心灵上的朋友,比物质上的关注重要百倍!归纳起来,其心理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的是直接推动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只有具有一定的学习要求、动机,才会认为学习是一种有价值的活动,才能发挥自己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积极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目的的强度对学业的影响呈显著的正比关系。当今的学生缺乏社会阅历,且世界观在形成过程中,他们对学习的目的、社会意义、个人的理想抱负、将来的职业等想的较少,甚至不想。因此,明确、主导的学习目的还没有形成,正由于他们缺乏远景性的学习目标和近景性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认为自己的家长、老师在逼迫自己学习,在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消极的对抗心理,造成学习态度不端正,逐渐向问题学生过渡、转化。
意志薄弱、不够坚定
坚强的意志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讲,学习是一种坚苦的劳动过程,它要求学生付出较多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胜任学习任务的。大多数高职学生虽然内心充满了激情、梦想和斗志,但由于缺乏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遇到困难就回头,失去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放弃对生活及学习目标的追求,不想也不愿意同困难作斗争,时间长久养成了害怕困难、回避困难的心理,形成了意志薄弱、放弃征服困难的不良个性,。
智力活动呈被动状态
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学生善于动脑、动手、思维活跃,而那些懒于动脑筋、思维不活跃、无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积极解决问题,作业和考试时反复出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在成绩不理想时会产生自卑感,产生厌学情绪,认为自己智力差、无能力,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逐渐变成问题学生。
道德水准模糊、认识不明确
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利于个性的成长,青少年的道德形成过程至关重要,他们的道德观念在幼年时只是受父母及周围伙伴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在大学时期,他们处于形成阶段,尽管如此,他们还没有坚定的道德信念。此时他们对道德认识不明确、不稳定,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不能分清真、善、美、丑,也缺乏对道德的正确评价,形成错误的认识。如:把喝酒、打架、闹事看成是有“本事”,甚至“英雄”,把尊敬他人当作是“屈服别人”,把追求异性的伴侣认为是“最自豪的事”,但又因承受不住挫折和打击而轻易受到伤害,导致有轻生念头。据调查,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每年有超过28万人死于自杀。竟管我们对学生教育是一直强调学生们要坚决做到: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而大学生自杀趋势与日递增。这是不是我们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心理 不够重视?非也,是缺乏系统性、有针对性的有效帮教措施。
二、高职院校心理 的主要内容
对学生开展心理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调查特殊家庭对学生心理特殊思想行为及其外部因素的关系。
高职院校心理 的研究目的
⑴高职院校教育策略研究、宣传阵地心理知识的内容选择、宣传形式与途径的研究。
⑵改善特殊家庭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规律和过程的研究。
⑶班级中良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建立过程研究。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