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为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指出,自杀未遂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焦虑抑郁、冲动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自杀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该文发表在2011年第20卷第10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日前,济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发表论文,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在自杀未遂患者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为制订可行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指出,自杀未遂者的健康状况、生命质量、焦虑抑郁、冲动和攻击性人格特征,以及不同的应对方式在自杀行为中扮演着重要作用。该文发表在2011年第20卷第10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应用WHO健康问卷、生命质量、Beck抑郁和焦虑问卷、Braatte冲动问卷和Buss攻击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应付方式等问卷对在急诊室留观诊治的132例自杀未遂患者和按1:1匹配筛选的躯体疾病对照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杀未遂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健康状况差于对照组,Beck抑郁和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自杀未遂患者的冲动性和攻击性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利用评分低于对照组;自杀未遂组患者自责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而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2)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受教育年限、生命质量、健康状况、Beck抑郁评分、冲动性评分、合理化、支持利用度、计划性评分、躯体冲动、愤怒等11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
相关链接:自杀未遂者社会心理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