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德心理学家分析儿童偏见成因

作者:弗里德里希.席勒 来源:EurekAlert中文版 日期:2012-01-29
导读

         女孩子踢足球没有男孩子好,女孩子对汽车一窍不通,但女孩子跳舞跳得更好,也不像男孩子一样爱闯祸。这些都是人们从小时候起就一再听到的偏见,而且大家都这么认为。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耶拿大学心理学系主任Dr. Andreas Beelmann教授指出:“儿童在大约三到四岁时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感到优越,之后再发展到对自己的种族或民族的优越感。这在个性形成过程中很正常。”但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当这种在个人意识形成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对自己所属的社会族群的优越感转变为对其他人的偏见、不公正和歧视时才会产

关键字:  德国 | 心理学 | 儿童 | 偏见 

inserted image
 

耶拿大学Dr. Andreas Beelmann教授

  女孩子踢足球没有男孩子好,女孩子对汽车一窍不通,但女孩子跳舞跳得更好,也不像男孩子一样爱闯祸。这些都是人们从小时候起就一再听到的偏见,而且大家都这么认为。德国弗里德里希-席勒-耶拿大学心理学系主任Dr. Andreas Beelmann教授指出:“儿童在大约三到四岁时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感到优越,之后再发展到对自己的种族或民族的优越感。这在个性形成过程中很正常。”但他进一步指出:“只有当这种在个人意识形成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对自己所属的社会族群的优越感转变为对其他人的偏见、不公正和歧视时才会产生问题。”

  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Beelmann教授与他耶拿的团队多年来一直在开发一个儿童培训与预防项目,以减少偏见同时加强对他人的宽容度。但几岁才是最合适的时间呢?耶拿心理学家Dr. Tobias Raabe和Dr. Andreas Beelmann教授日前将原有的就此问题的研究系统地做出汇总并将科研成果发表在专业期刊《儿童发展》(Child Development)上 (DOI: 10.1111/j.1467-8624.2011.01668.x.)。根据这一研究成果,儿童在学龄前时偏见的形成会不断增长并在五至七岁时达到顶峰。随着年龄的继续增长,这一进程又会反向发展,即偏见开始减少。“这也反映了儿童通常的精神发展进程”,Beelmann教授表示,“儿童首先接受成年人特别是其父母对社会阶层的认识,通过与其他 社会群体划清界线来寻找自我。之后儿童再学会区别看待,此时原来抱有的笼统固定形象被超越,个人的评价标准转而占据上风。”因此,心理学家们认为这是实施预防项目减少偏见的理想时间点。Beelmann教授解释说:“在这个年龄段采取的预防措施有利于促进儿童正常的精神发展进程。”根据耶拿大学心理学家们目前所实施的预防项目的研究结果与取得的经验,如果儿童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成员,例如与其他国家或肤色的儿童进行接触,他们所抱有的偏见会在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年龄段大幅减少。学者们还发现:“即使这种接触并不是与真人,而只是通过书籍或故事获得的也同样能取得效果。”

  但他们同时指出:“小学阶段也是偏见有可能向更加根深蒂固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儿童在此阶段与其他 社会族群没有任何接触,他们就无法获取个人经验,从而更长时间受到泛泛的负面观点的导向。”他们认为,这也正好可以解释为何在外国人及移民比例很低的地区常会发生强烈排外的情况。

  此外,耶拿大学心理学家们还证明,属于社会少数族群儿童的社会观和偏见的形成过程与此不同。他们对于多数族群最初并无偏见,很多时候甚至抱有积极看法。其原因在于多数族群通常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被认为是榜样。少数族群的儿童只有在以后成长中亲身体会到不公正待遇后才会形成偏见,而这种偏见通常比在其他儿童身上更为顽固。“这种情况下必须更早进行预防,从根本上防止偏见的形成,”Beelmann教授确信。

  他同时也明确指出,目前的科研成果从根本上来讲并不意味着在进入儿童晚期或青少年期后,人们对社会族群的观念无法改变。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社会准则等社会环境,而不取决于个性的形成发展。与之相反,宽容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得到提升。心理学家们为此开出的药方是:尽量多的与不同社会族群接触。Beelmann教授认为:“能够深入接触不同族群的人很少会对他人一概而论,更不会歧视他人。” 

  相关链接:偏见?很正常!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