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盘点:2022年度精神心理科盘点

作者:AlexYang 来源:MedSci 日期:2023-01-13
导读

         精神心理科主要为神经症,包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以及躯体形式障碍,还有一些分离转换障碍。常见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临床上还接待很多心理咨询。

关键字:  精神心理 

        精神心理科主要为神经症,包括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以及躯体形式障碍,还有一些分离转换障碍。常见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临床上还接待很多心理咨询。治疗的手段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梅斯医学小编整理了2022年精神心理疾病的一些重磅研究进展,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1】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与大麻使用障碍的共病情况

        在美国,大麻使用障碍(CUD)正在增加。理清情绪障碍和CUD合并的潜在机制可能有助于预防CUD。为了研究CUD和情绪障碍亚型的共同发生和家族聚集情况,来自美国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 PSYCHIATRY杂志上。

        研究发现,患者(55[9.4%])的CUD与亲属的CUD增加有关(OR=2.64;95%CI,1.20-5.79;P = .02)。原告(72人[12.3%])的双相情感障碍II(BP-II)也与亲属中CUD的风险增加有关(aOR=2.57;95%CI,1.06-6.23;P=0.04)。然而,原告中的双相情感障碍I(114[19.5%])和重度抑郁症(192[32.8%])与亲属中的CUD没有显著关联。在亲属中,CUD与BP-II(aOR=4.50;95%CI,1.72-11.77;P = .002)、重度抑郁症(aOR=3.64;95%CI,1.78-7.45;P < .001)和平均(SD)年龄(有CUD的42.7 [12.8] 岁 vs 无CUD的50.3 [18.3] 岁;aOR=0.98;95%CI,0.96-1.00;P = .02)相关。BP-II与CUD的家族性聚集因合并焦虑症而减弱。研究结果证实了CUD的家族聚集性。患有BP-II的亲属中CUD的风险增加,表明CUD可能与BP-II有共同的基础病症。再加上抑郁症和狂躁症在CUD发病方面的时间优先性,这些发现突出了BP-II干预作为CUD预防的潜在作用。

        详细见:JAMA PSYCHIATRY:重度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与大麻使用障碍的共病情况

        【2】高剂量VitB6可能缓解焦虑和抑郁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服用高剂量维生素 B6 补充剂可能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抑郁的感觉。 来自英格兰雷丁大学的研究人员David Field 报告说,服用 50 倍于每日推荐剂量的年轻人报告说,一个月后焦虑和抑郁的感觉减轻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Human Psychopharmacolog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杂志上。

        结果发现,维生素 B6 补充剂减少了自我报告的焦虑并诱导了减少抑郁的趋势,以及增加了视觉对比度检测的环绕抑制,但并没有可靠地影响其他结果测量。 维生素 B12 补充剂产生了焦虑和视觉处理变化的趋势。研究作者总结道:"为了使这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其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基于营养的干预措施,从而在未来将不同的饮食干预措施结合起来以提供更好的结果。" "一个潜在的选择是将维生素 B6 补充剂与认知行为疗法等谈话疗法相结合,以提高其效果。"

        详细见:Hum Psychopharmacol:高剂量VitB6可能缓解焦虑和抑郁

        【3】赛洛西宾(psilocybin)可有效治疗重度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 (MDD) 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全球超过 3 亿人。同时,抑郁症是导致残疾的第一大原因,抑郁症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对风险是普通公众风险的 1.7 倍。尽管有针对抑郁症的药物疗法,但这些药物疗效有限,且会产生不良反应,并且与患者的依从性有关。

        该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是在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湾景医学中心的迷幻和意识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随机参与者中,27 人中有 24 人 (89%) 完成了干预以及第 1 周和第 4 周的评估。该人群的平均 (SD) 年龄为 39.8 (12.2) 岁,平均 (SD) 基线 GRID-HAMD 评分为 22.8 (3.9)。即刻治疗组在第 1 周和第 4 周的平均 (SD) GRID-HAMD 评分(8.0 [7.1] 和 8.5 [5.7])在统计学上显着低于第 5 周和第 8 周的评分(23.8 [5.7]和23.5 [6.0])。QIDS-SR 记录发现治疗组从基线到第 1 天后平均 (SD) 抑郁评分的快速下降(16.7 [3.5] vs 6.3 [4.4];P<0.001),在第 4 周的随访中仍显着降低(6.0 [5.7];P<0.001)。在整个样本中,第 1 周的 17 名参与者 (71%) 和第 4 周的第 17 名参与者 (71%) 对干预有临床显着反应(GRID-HAMD 评分降低≥50%)。本项研究结果表明,赛洛西宾(psilocybin)可有效治疗 MDD,从而再次验证了先前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这种干预的研究以及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的非随机研究的结果。

        详细见:JAMA Psychiatry:赛洛西宾辅助治疗对重度抑郁症的影响

        【4】致幻蘑菇治疗抑郁症的效果

        有些蘑菇还含有致幻毒素,使人产生缤纷如梦境的幻觉,它们含有的裸盖菇素(psilocybin,也叫赛洛西宾),会在摄入后几个小时内让人产生视听幻觉,是一种具有神经致幻作用的神经毒素。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临床研究论文,调查了赛洛西宾合成制剂单次给药(剂量分别为25mg、10mg、1mg作为对照)治疗成人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安全性和抗抑郁症效果。

        233名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三组,接受剂量分别为25mg(79人)、10mg(75人)、1mg作为对照(79人),结果显示,这三组的抑郁症状均有所改善,高剂量组(25mg)初步改善效果最好。治疗三周后,37%的高剂量组患者有了实质性的改善。但这些效果不如标准抗抑郁药物的效果好,而且效果在接下来的几周逐渐减弱,治疗后三个月时,20%的高剂量组患者仍有明显改善。总的来说,这项在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中进行的2期临床试验显示,与1mg剂量相比,裸盖菇素25mg单次给药在3周时显着降低了抑郁评分,但可引起副作用。需要更大规模、持续更长时间的试验确定其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详细见:NEJM:迄今最严格临床试验,揭示致幻蘑菇治疗抑郁症效果

        【5】内侧前脑束上外侧支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后的代谢变化与临床反应相关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普遍和令人衰弱的疾病,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尽管采用多种治疗方法,但仍有高达30%的患者没有获得缓解。对内侧前脑束上外侧支进行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一种有效疗法,可提供快速的抗抑郁效果。Molecular Psychiatry刊发了Christopher RConner等的研究文章,该研究小组使用18F -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来识别10例患者植入DBS后12个月的脑代谢变化,并将其与基线相比。

        结果发现,PET成像显示双侧尾状核、中脑背侧丘脑和背侧前扣带回皮质代谢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明显下降。术后12个月,左侧腹侧前额叶皮质代谢也明显下降。 12个月时右尾状核代谢减少与MADRS平均减少显著相关。概率性DTI模型显示,这种代谢变化沿皮质边缘节点在结构上连接到DBS的目标部位。总之,这些观察到的DBS后的代谢变化与临床反应相关,为未来的研究如何详细阐述这些数据以创建预测反应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见解,而这一研究的发展可能需要多模态成像分析。

        详细见:Molecular Psychiatry:内侧前脑束上外侧支深部脑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后的代谢变化与临床反应相关

        【6】电休克疗法与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风险

        电休克疗法(ECT)适用于严重的抑郁症,包括带有精神病、紧张症和/或自杀风险升高的抑郁症。然而,ECT与自杀风险的关系并不确定。研究调查了ECT与单相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包括28557名患者(平均[SD]年龄,ECT组,55.9 [18.4]岁;非ECT组,45.2 [19.2]岁;15 856名女性[55.5%])。在每组5525名患者的匹配样本中,ECT组的62名患者(1.1%)和非ECT组的90名患者(1.6%)在12个月内死于自杀(HR=0.72;95%CI,0.52-0.99)。电休克疗法与有精神病特征的患者(HR=0.20;95% CI,0.08-0.54)和45-64岁(HR=0.54;95% CI,0.30-0.99)或65岁或以上(HR=0.30;95% CI,0.15-0.59)的自杀风险下降显著相关,但与44岁或以下的患者无关(HR=1.22;95% CI,0.68-2.16)。本队列研究的结果支持继续使用ECT来降低住院的严重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特别是那些年龄超过45岁的患者和有精神病亚型的患者。

        详细见:JAMA子刊:电休克疗法与重度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风险

        【7】多模态神经影像学预测重度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脑环路

        重度抑郁症(MDD)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普遍的精神疾病,具有破坏性的社会和个人后果,每年影响全世界超过3.5亿人。尽管在了解MDD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该疾病的神经病理学及其病理生理学方面仍有许多未知数,其临床特征各不相同。

        来自我国武汉大学的学者调查了NSSI与MDD患者的大脑功能和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与HCs相比,有NSSI病史的MDD患者表现出明显的右壳核灰质体积(GMV)、右上眶额叶皮质ReHo、左苍白球和壳核-中心功能网络差异。与没有NSSI的MDD受试者相比,过去有NSSI的受试者表现出明显的右颞上回(STG)GMV、右舌回ReHo、sigma和全局效率,以及小脑-中心功能网络差异。在预测MDD患者的NSSI行为方面,右STG GMV和小脑-中心功能网络比其他因素更重要。综上,有NSSI史的MDD患者在与情绪、疼痛调节和体感系统相关的区域有自发的大脑活动和结构失调。重要的是,右STG GMV和小脑环可能在MDD患者的NSSI中发挥重要作用。

        详细见:Nature子刊:多模态神经影像学预测重度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脑环路

        【8】一个新的导致暴饮暴食和肥胖的基因突变

        血清素(Serotonin),即五羟色胺(5-HT),是大脑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是一种神经递质,将信息从大脑的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5-HT通过与携带其受体的脑细胞结合来传递信息,这些脑细胞参与各种功能,包括情绪、食欲和一些社会行为等。

        剑桥大学 I. Sadaf Farooqi 团队与贝勒医学院徐勇团队合作,首次发现编码五羟色胺2C受体(5-HT2CR)的HTR2C基因的缺失突变会导致肥胖和适应不良行为。首次揭示了5-HT2CR参与调控人类的食欲、体重和行为,并进一步揭示了背后的机制。这项研究对于儿童严重肥胖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意义。研究团队通过对2548名严重肥胖患者和1117名非肥胖对照组进行外显子测序,在19名不相关人群(3名男性和16名女性)中发现了编码五羟色胺2C受体(5-HT2CR)的HTR2C基因的13个罕见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的进一步鉴定显示,其中11种突变导致受体的功能丧失。这些携带了HTR2C基因功能缺失突变的人有严重的嗜食症,以及某种程度的适应不良行为和情绪不稳定,包括强烈的情绪变化,例如无法控制的笑或哭,或高度易怒或脾气暴躁。

        详细见:Nature Medicine:徐勇团队揭示一种导致暴饮暴食和肥胖的新型基因突变

        【9】精神生物饮食可减轻压力

        随着人们认识到肠道菌群参与大脑过程、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通过操纵菌群为大脑功能带来益处的令人兴奋的机会已经成为焦点。在这方面,"精神生物"一词被创造出来描述任何导致细菌介导的对大脑影响的外源性干预。因此,益生菌和益生元作为精神生物制剂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结果。Kirsten Berding等调查了一种精神生物饮食(富含益生元和发酵食品)对健康人群的微生物概况和功能以及心理健康结果的影响。

        结果发现,1. 心理生物饮食的干预导致感知压力的减少(饮食32% vs对照组17%),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同样,压力的生物标记也没有受到影响。此外,对饮食的坚持程度越高,感知压力的减少越明显。虽然饮食干预只引起了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细微变化,但观察到40种特定的粪便脂和尿色氨酸代谢物的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最后,在精神生物饮食组中,微生物波动率与感知压力分数的更大变化有关。这些结果强调,饮食方法可以减少感知压力。使用以微生物群为目标的饮食来积极调节肠道-大脑的交流,有可能减少压力和压力相关的疾病,但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调查潜在的机制,包括微生物群的作用。

        详细见:Mol Psychiatry:精神生物饮食可减轻压力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