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有很多抗精神病药物,每种药物的用药间存在相似和细微的不同之处。
20世纪以前,精神病被认为是“鬼神附体”,人们通过诵经驱魔仪式或强制约束来控制精神病患者。直至50年代初氯丙嗪的问世开创了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先河,而后越来越多的抗精神病药物随之产生。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作用于中枢多巴胺D2受体,为D2受体阻断剂,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舒必利等。曾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与各种精神疾病,对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兴奋、激越、紧张症候群具有明显疗效。但由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对阴性症状和认知改善疗效甚微,且易引发锥体外系和迟发性行动障碍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依从性较差,逐渐地被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取代。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第一代相比,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引起锥体外系不良反应(EPS)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的风险低。这得益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同时能选择性阻断5-羟色胺(5-HT)2受体,这类药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氨磺必利等。下面为大家盘点临床上常用的几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一)氯氮平
氯氮平是首个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也是第一个可有效治疗对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药物。不仅如此,氯氮平很少产生EPS,不会引起高催乳素血症,也是迄今为止极少引发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抗精神病药物之一。
适应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严重精神病性抑郁症;
常用剂量:300-600mg/d,最大剂量900mg/d
不良反应与风险: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综合征、镇静、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体重增加、流涎、癫痫发作、抗胆碱能反应、强迫症状、撤药反应。
(二)利培酮
利培酮对阳性症状的疗效与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似,低剂量使用时较少引起EPS,对阴性症状有较好疗效,镇静作用小,无明显的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适应症:首发或多次发作的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治疗、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
常用剂量:2-6mg/d,最大剂量16mg/d
不良反应:EPS、高催乳素血症、镇静、头晕、体重增加等。
(三)奥氮平
奥氮平作为氯氮平的衍生物,药理特性与氯氮平相似,但基本没有氯氮平的粒细胞缺乏症不良反应,常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
适应症:首发或多次发作的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治疗、维持治疗和预防复发
常用剂量:5-20mg/d,最大剂量30mg/d
不良反应:嗜睡、明显体重增加、EPS、恶性综合征、暂时性催乳素增高,少数引起转氨酶升高。
(四)喹硫平
喹硫平具有很强的抗精神病作用,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有效,基本不引发EPS,但可出现催乳素暂时性升高。
适应症:首发或急性恶化的急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帕金森病伴发精神病性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
常用剂量:300-750mg/d,最大剂量750mg/d
不良反应:嗜睡、头晕、体位性低血压、甲状腺激素水平轻度降低、QTC间期延长
(五)氨磺必利
高剂量氨磺必利阻断多巴胺能神经元而治疗阳性症状,低剂量主要阻断突触前多巴胺D2/D3受体对阴性症状起作用。
适应症:以阳性症状和(或)阴性症状为主的急慢性精神分裂症;以阴性症状为特征的精神分裂症;
常用剂量:400-800mg/d,最大剂量1200mg/d
不良反应:EPS、胃肠道反应、高催乳素血症、低血压,肾功能异常者慎用。
当然,临床上还有更多的抗精神病药物,每种药物的用药间存在相似和细微的不同之处,到底是此药好还是彼药佳往往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综合情况评估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与治疗方案的商定,不过只有熟知各种药物的使用未来用药时才能更得心应手哟。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