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登录,我要注册

精神

哪些抑郁症患者更容易转为双相障碍?

作者:佚名 来源:医脉通 日期:2017-01-22
导读

12年以上的随访期内,22.5%的单相抑郁患者“发展”为双相障碍,诊断单相抑郁后的最初5年内风险最高。 最为一致的转化高危因素包括双相障碍家族史阳性、抑郁发病年龄小及抑郁具有精神病性特征,而性别、抑郁家族史阳性及抗抑郁药使用无预测效应。

早期识别及干预对于改善双相障碍(BD)患者的转归至关重要。鉴于BD常以抑郁作为首发心境事件,而单相抑郁症(MDD)本身或许也提示了较高的BD风险,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多少MDD的诊断在日后可能被修改为BD,以及哪些MDD患者的可能性更高。

事实上,此前已有一些研究针对MDD患者“发展”为BD的课题进行了探讨,但这些研究往往存在方法学问题,如局限于抗抑郁药相关的心境转相等。一项1月18日在线发表于《斯堪的纳维亚精神病学学报》(影响因子 6.128)的研究中,来自墨尔本大学等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一项系统综述及meta分析,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MDD转化为BD的比例;二、是否存在一个转化风险最高的时段;三、是否存在某些个体特征,以识别哪些MDD个体更容易发展为BD。

研究者全面检索了1979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16日之间Medline、PsycINFO、Embase等数据库中的原创英文研究。这些研究中,MDD及BD的诊断明确基于DSM及ICD,随访时间≥6个月,受试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下(以降低纳入继发器质性躁狂的风险),报告了心境转相的比率及预测因素。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

研究者从5554项独立发表物中纳入了56项研究。其中,35项研究用于分析MDD转化为BD的比例,24项研究用于定性或定量分析转化预测因素。各项研究的设计及质量存在较高的异质性,随访时间8个月至18年不等,平均为5.87年。

主要结果

一、有多少MDD患者转化为BD?

诊断后的最初2年内,每100名MDD患者中有4人转化为BD。平均随访期为12-18年的研究中,22.5%(95% CI 15.8–31.1)的MDD患者转化为BD,这一比例高于平均随访期12年以下的研究。

二、何时MDD转化为BD的风险最高?

分析所纳入的规模最大的研究中,MDD转化为BD II 型和 I 型分别主要发生在4年内和8年内。进一步分析显示,诊断最初5年内,BD转化率为2.5%/年,此后则为0.5%/年。著名的苏黎世研究及Iowa 500研究中,MDD向BD的转变大部分发生在随访最初的3-5年。

三、哪些因素可预测MDD向BD的转变?

▲BD家族史阳性(OR=2.89, 95% CI: 2.01–4.14, 7项研究),而抑郁家族史阳性并无预测效应。

▲ 抑郁发作年龄小(g=-0.33, SE=0.05, 6项研究):相比于未转变者,转变为BD的MDD患者抑郁早发4.8年(SE = 0.52)。

▲ 抑郁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即精神病性抑郁(OR=4.76, 95% CI: 1.79–12.66, 5项研究)。

定性分析则显示,阈下躁狂症状也可有效预测转变。值得注意的是,性别及使用抗抑郁药无显著预测效应。

讨论

本项荟萃分析显示,近四分之一的单相抑郁患者可能在12年以上的时间内转化为BD,风险最高的时段为诊断MDD后的最初5年内。证据最为一致的预测因素包括MDD早发,BD家族史阳性、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及阈下躁狂症状。抗抑郁药不能预测转变,可能与联用心境稳定剂的效应有关。

尽管本次分析存在研究异质性较高等局限性,但基于现有数据,研究者仍指出,存在上述高危因素的MDD患者需要更为密切的监测,并有望从早期干预中获益。

文献索引:Ratheesh A, et a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transition from major depression to bipolar disorder. Acta Psychiatr Scand. 2017 Jan 18. doi: 10.1111/acps.12686. [Epub ahead of print]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站内统计//百度统计//谷歌统计//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