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4日,由中国精神科医生集团主办、北京怡宁医院联合主办、由的的心理特别支持的中美心身医学论坛在北京怡宁医院举行。论坛以“进食障碍和强迫症的治疗进展”为主题,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安定医院、301医院,北京市宣武医院、北京市天坛医院、中央财经大学等30多家医院、高校从事精神卫生和心身医学事业的专家、医生80余人参加了论坛。
2017年1月4日,由中国精神科医生集团主办、北京怡宁医院联合主办、由的的心理特别支持的中美心身医学论坛在北京怡宁医院举行。论坛以“进食障碍和强迫症的治疗进展”为主题,来自北京回龙观医院、安定医院、301医院,北京市宣武医院、北京市天坛医院、中央财经大学等30多家医院、高校从事精神卫生和心身医学事业的专家、医生80余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于欣教授主持,作为中国首家精神科医生集团的发起人之一,他介绍,该论坛是中国精神科医生集团未来在临床医疗领域的重点工作之一,旨在为中美心身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良好的平台,推动中美心身医学领域的交流和发展。于欣介绍,2016年9月,他联合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张明园教授、徐一峰教授、施慎逊教授以及湘雅二医院赵靖平教授等数十位国内顶级精神心理科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精神科医生集团,这是中国首个由精神专科领域医生组建的医生集团,吸纳了来自华为、阿里、百度、网易等互联网公司的专业人才加盟,已经形成了数百人的心理学专业团队提供包括技术服务、医生的品牌运营,以及患者教育方面的支持。经过半年的试运营,已经有近万名精神卫生工作者加盟,通过的的心理移动平台提供了10万人次的免费和付费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精神科医生集团的建立,期望通过专业的运营推广团队打造精神科医生的个人品牌,让全国精神科医生获得社会大众的尊重与认可,提升职业的荣誉感、提高精神科医生的社会地位,更好地体现精神科医生的职业价值。他还透露,近日,中国精神科医生集团已经获得近千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除了为患者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外,还将为精神心理医生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机会。
于欣教授
近些年来,我国医学模式逐渐从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 - 心理 - 社会学模式,心身医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于欣表示,随着现代医学对疾病认识的发展,临床医生应不单单只重视患者的躯体化表现,还应注重心理、社会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做到从整合医学的视角全面关注影响疾病的多重因素。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院长王莲月发表致辞,并介绍了北京怡宁医院的特色科室及运营管理情况。北京怡宁医院是国内首家上市的精神心理医疗集团温州康宁医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中国首家高端心身健康医疗机构,是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医联体单位,重点打造强迫症科、进食障碍科、睡眠障碍科、抑郁症科等心身医学相关疾病的四大特色科室,已经邀请到来自北大六院、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等10余家医院的78位专家来院定期或不定期出诊。每位医生配备1对1的医生助手,负责每位患者从预约咨询、诊疗到院后随访的全程服务,体现了康宁医院“敬佑生命、谦卑服务”和北大六院“以科学精神体现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观。
王莲月院长
在主题报告环节,我国著名的进食障碍专家、北京怡宁医院院长张大荣教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闫俊教授以及首位芝加哥大学毕业的华人精神科医师、美中心理文化学会(CAAPC)、“短程心理咨询督导训练营”创始人张道龙教授分别就国内外进食障碍和强迫症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应对策略等方面做了阐述。
张大荣教授
闫俊教授
张道龙教授
值得重视的是,进食障碍和强迫症正在很大程度上危害着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张大荣教授介绍,进食障碍已经成为严重摧残青少年的一类心身障碍,该类疾病病在所有心理障碍中死亡率最高,可达5%~15%。另据精神卫生机构的数据显示,进食障碍的患病率在我国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闫俊教授指出,研究显示,强迫症患者有三分之一起病于童年或少年期,三分之二于25岁之前起病,青年患病率为老年的2倍。
在主题对话环节,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姚贵忠教授、301医院姜荣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王红星教授以及张道龙教授以“精神医学与大医学的关系”为主题,就中美心身医学的发展现状、中国心身医学发展展望以及在多点执业政策背景下,如何借力医生集团、民营医院落地并心医学展开中美不同视角的讨论。台下的参会嘉宾积极互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专家主题对话(左起于欣教授、姜荣环教授、姚贵忠教授、王红星教授、张道龙教授)
“精神医学具有独特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一模式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无限的空间。我们应该跳出严重精神障碍的局限,因为大量的人群需要不同层次的精神卫生服务。精神科、精神医学应该跟大医学做密切融合,前提是,精神医学要体现非常强的专业性。” 于欣最后表示,中美心身医学论坛希望借助精神科医生集团的平台和资源,搭建一个国内外临床业务交流平台,一方面加强我国与国外心身医学的学术交流,与国外先进的诊疗理念相接轨,另一方面提高我国心身医学工作者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使心身医学能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让心身医学的理念深入人心。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