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康唑口服制剂是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念珠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着色真菌病等系统性感染的治疗。酮康唑口服制剂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肝毒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4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及患者——
![]() |
![]() |
酮康唑口服制剂是咪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念珠菌病、皮炎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着色真菌病等系统性感染的治疗。酮康唑口服制剂治疗系统性真菌感染引起的肝毒性一直受到广泛关注。8月3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40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及患者——
■不良反应概述
酮康唑是咪唑类抗真菌药,在我国上市的口服制剂有片剂和胶囊剂,规格为200 mg。
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12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酮康唑口服制剂病例报告共计1621例,涉及不良反应表现2314例次,不良反应(事件)主要为胃肠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等。报告中严重病例116例,占所有报告7.16%,其中死亡病例2例。严重病例涉及不良反应表现为157例次,其中有肝中毒体征或症状的92例次(占58.60%),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肝损伤、肝炎、肝中毒等。
表 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损害部位所占比例主要表现肝胆系统损害58.6%肝功能异常、肝损伤、肝 炎、黄疸、肝中毒胃肠系统12.74%恶心、呕吐、腹泻等皮肤及其附件10.83%瘙痒、皮疹、水疱等全身性10.91%乏力、发热、过敏性休克
■典型病例
病例1:女性,14岁,因甲癣服用酮康唑0.2 g,每日1次,连服20天。第10天时患者自觉腹胀不适,随后出现明显腹涨,纳差,乏力,巩膜、皮肤黄染,尿黄近20天,并逐渐加重。
入院时患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查肝功能提示,总胆红素(TB):1218 μmol/L,间接胆红素(DB):546.1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9 U/L,丙型肝炎病毒(HCV)阴性,凝血酶原时间(PT):81.1 s,凝血酶原活化度(PTA):2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经保肝、支持、输血浆治疗10余天,患者病情好转。复查肝功提示,TB:350 μmol/L,PT、PTA正常。
病例2:女性,33岁,因灰指甲服用酮康唑片,每日1片,服用1个月后停药1个月,后又继续服用。1个多月后,患者出现乏力、纳差,尿黄如浓茶色,偶有恶心、呕吐。医生给予甘草酸二铵、谷胱甘肽等保肝、退黄药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患者出现全身浮肿入院。查肝功能提示,TB:500.8 μmol/L,DB:340 μmol/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01 U/L,ALT:1096 U/L,。
入院后给予患者硫普罗宁、维生素K1、白蛋白、熊去氧胆酸胶囊等保肝、利胆、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并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患者病情仍未好转。
■相关建议
口服酮康唑制剂后发生肝毒性的时间从1天到6个月不等,其中用药1周内发生肝毒性的病例约占35%。
鉴于酮康唑口服制剂存在严重的肝毒性,建议医护人员和患者在选择用药时,只有当其他抗真菌药物治疗无效,且使用的效益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本品。
建议患者治疗前应先进行肝功能检查,且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肝功能,监测可能由肝毒性引发的体征和症状,以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