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

“谁”来管HDL-C?

作者:刘屹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8-22
导读

         虽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靶向干预药物之一,但针对此类药物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尚不理想,可以说临床医生现在对低水平HDL-C束手无策,目前并无特别好的靶向干预药物。但是,我们仍要在众多‘问号’中前行,不能悲观。

关键字:  HDL-C研究 | 烟酸 | 药物 

inserted image

 

  虽然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靶向干预药物之一,但针对此类药物开展的临床研究结果尚不理想,可以说临床医生现在对低水平HDL-C束手无策,目前并无特别好的靶向干预药物。但是,我们仍要在众多‘问号’中前行,不能悲观。

  我认为,稳定斑块可能比逆转斑块更为重要,前者是‘质’的改变,而后者则为‘量’的改变,当然,‘质变’还须在‘量变’基础上实现。

  ——李建军教授

  对于低水平HDL-C,目前确实没有很好的临床干预手段。在此情况下,医生首先应关注高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不仅要治疗,还要治疗“到位”,服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应终身服药,确保LDL-C水平达标。如果我们连LDL-C都没有“管好”,却来探讨HDL-C的问题,那肯定会遭质疑——基础治疗为什么没有做好?HDL-C目标值可能不存在“天花板”现象,就目前认识而言,可能越高越好。

  ——陈铮鸣教授

  他汀、贝特类药物与依折麦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李建军教授在采访中提到,最近研究发现,他汀或许并不能改善胆固醇逆转运能力。即使某些他汀如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明显,并可以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但并不能转化为临床事件的减少。

  但是,“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将HDL-C推向了学术前沿,是血脂研究和管理领域的一大进展”,李教授认为。

  据李教授介绍,最近他对逾2000例血脂管理病例进行了分析,其中近97%的用药为他汀,联用其他药物者甚少,他汀联用贝特类药物比例甚至不到1%。“用上他汀了事”这可能是目前脂代谢异常干预模式的现状。

  关于他汀类药物和依折麦布的联合应用,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与流行病学研究中心陈铮鸣教授表示,“2008年SEAS研究(随机双盲设计)发现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增加肿瘤发生率,曾经引发一阵恐慌。”

  “但现在看来,实为虚惊一场。”在此方面有新的证据出现。今年6月份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由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牵头完成的SHARP研究(随机双盲设计)近5年随访结果发现,辛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性很好,显著减少了动脉粥样硬化事件,且并未增加肿瘤风险[Lancet 2011, 377(9784): 2181]。

  烟酸

  “烟酸是类老药。”陈铮鸣教授对我们说,以往因烟酸副作用明显(脸红、皮肤瘙痒等),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此后烟酸剂型得以改良,其应用恢复了“生机”。但是,这类药物的药片较大,不利于患者吞咽,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比较缓和。

  对于LDL-C水平达标但HDL-C水平偏低的确诊冠心病患者,李建军教授通常会加用烟酸类药物;如果患者正服用他汀,他会考虑是否仅换用对HDL-C干预作用较好的他汀,而不再加用其他药物。

  其他新药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格芬医学院本杰明·安舍尔(Benjamin J. Ansell)教授受邀为我们介绍了HDL-C干预新药的进展。血浆载脂蛋白A1(ApoA-1)是HDL的主要蛋白质组分之一。 目前至少有一种旨在升高ApoA-1水平的药物,因其对肝脏具有毒性作用而被终止研发。

  其他一些调脂药物、特别是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虽然对HDL-C有显著作用,但也不可避免存在肝毒性的问题。一些欲人工合成HDL或研发ApoA-1类似物的念头,也因生产的可行性问题而遭否定。

  “不过,以上这些新药的‘功过’评价不能仅依赖于其对HDL-C的作用。”Ansell教授说。

  陈铮鸣教授表示,这些新型药物尚处于早期基础研究阶段,还无法应用于临床疗效的评估,医学工作者应对其持谨慎态度。小规模研究的替代指标无法等同于综合性疗效评估。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抑制剂

inserted image

  Ansell教授说,基础研究发现,torcetrapib(CETP抑制剂)可将HDL-C水平升高至少70%;但用于临床,却升高全因死亡率,该药研发因此搁浅。后续分析发现,torcetrapib有促进肾上腺激素醛固酮生成的作用,从而使血压升高。因此,torcetrapib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作用是因为上述醛固酮效应所致,抑或来自此类药物本身,尚待明确。

  李建军教授对此给出了一个假说,他认为,CETP抑制剂对HDL-C水平的升高作用明显,但为何无法转化为理想的临床获益,并不一定是CETP抑制剂本身的“错”,或是研究设计等环节出了问题,或缘于CETP活性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关系,以及HDL-C各亚型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并非十分明确。此外,目前也没有可迅速检测HDL-C颗粒大小和辨识其逆转胆固醇能力的方法。

  “针对CETP抑制剂的研究起初出师不利”,陈铮鸣教授说,在经历了短暂的研究“静默期”后,最近CETP抑制剂又重新被关注,此类药物对治疗靶点外的不良作用正在被探讨。

  继第二项心脏保护研究(HPS2-THRIVE)成功实施之后,第三项心脏保护研究(HPS3-REVEAL)已由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及流行病研究中心发起和组织,这项大规模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涉及英国、北美、意大利、德国、北欧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旨在探讨anacetrapib(CETP抑制剂)能否改善高危心血管病患者的预后。该研究在英国已经启动,我国将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起研究,预计共将纳入3万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年。

  据陈教授介绍,anacetrapib可将LDL-C水平降低40%~50%,这种作用等同于目前最好的他汀;并且还可以将HDL-C水平升高1.5倍左右。DEFINE研究(随机双盲设计)发现,anacetrapib治疗24周,与安慰剂相比,可将LDL-C水平降低39.8%,将HDL-C水平升高138.1%(N Engl J Med 2010 363: 2406)。目前这类药物并未被发现有明确的副作用,对血压、电解质和肝功能无不良影响。

  “可能在一系列CETP抑制剂研究结果公布之后,我们会对HDL-C有全新认识。” 陈教授将这句话作为此次采访结语。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