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称,若较长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当超过1年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可导致低镁血症,而低镁血症可导致肌痉挛(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和惊厥等严重不良反应。
3月2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公告称,若较长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当超过1年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可导致低镁血症,而低镁血症可导致肌痉挛(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和惊厥等严重不良反应。
治疗低镁血症常须补镁,但大约1/4的病例单纯补镁无效而必须停用PPI。就此,FDA推荐,对即将长期使用PPI的患者,以及须将PPI与地高辛、利尿剂(襻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或其他可导致低镁血症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同时使用的患者,应提前检测其血镁浓度并在用药过程中考虑规律监测血镁情况。
注:目前处方用PPI有埃索美拉唑镁、右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复方奥美拉唑(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此外,Vimovo是一种由萘普生与埃索美拉唑镁组成的复合处方药物。
非处方(OTC)PPI有奥美拉唑缓释剂、复方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缓释胶囊。FDA认为,严格遵守OTC药物标签使用说明发生低镁血症的风险极少,但患者用药时间常可能超出规定,医师在推荐患者使用上述OTC药物时,应告之低镁血症风险。
■专家点评
PPI致低镁血症并不罕见 长期使用应密切关注血镁变化
美国梅奥医院 钱琦
看到FDA的这则警告,我并未觉得吃惊,因为在过去两年间我曾遇到过相当数量因使用PPI导致低镁血症的病例。
镁是人体内多种代谢过程所必须的多功能阳离子。此外,人体内300多种不同的酶发挥作用亦需要镁的参与。尽管其拥有多种不同功能,但与其他离子不同,镁是唯一一种人体内没有特异性激素可以调节其血浆浓度的离子。人们每天大约摄入350 mg镁,其中100 mg自肠道(主要是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在适当的镁平衡时,每日有100 mg镁自尿液排出。
研究表明,正常人尿液中镁的排泄情况依循环中的镁浓度而定。若胃肠镁吸收较少,血浆镁浓度轻度下降,则尿镁的排泄将显著减少。例如,在2~3天内胃肠对镁的吸收不足,尿镁则可能降低至近于零。这提示,尿镁是预测镁是否获得足量胃肠吸收的良好指标。另一方面,若血浆镁浓度较低,但尿镁超过最低值(>25 mg/d),则说明存在尿镁消耗。
那么,PPI导致低镁血症的原因是什么呢?尽管已有的报告和我们自己的经验表明,PPI所致低镁血症患者尿镁排泄极低,提示胃肠镁吸收不足而非尿镁消耗,但PPI是否是通过阻断跨细胞TRMP6通道和(或)细胞旁路干扰了镁的吸收尚未清楚。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通过单纯增加口服镁的摄入几乎不可能治疗低镁血症。因此似乎应同时停用PPI及增加口服镁的摄入才能使血镁恢复正常。须注意的是,同时使用利尿剂(尤其是襻利尿剂,其可通过尿液消耗镁)和PPI的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低镁血症,因为二者均可既使胃肠镁吸收不足又可使尿镁不当排出。
总之,PPI相关低镁血症是一种真实的、值得引起关注的临床现象。临床医师在给患者使用PPI前应小心评估其利弊。对于适合长期使用PPI的患者,医师应高度警惕其低镁血症的临床表现。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