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械

《脑功能性疾病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作者:朱方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日期:2011-02-17
导读

         中国医学论坛报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驻地记者朱方报道 华西医院《脑功能性疾病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获201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中国医学论坛报讯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驻地记者朱方报道 华西医院《功能性疾病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获201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学影像中心龚启勇教授带领的项目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以及面上项目等的资助下,围绕“脑功能性疾病的磁共振影像学方法的建立与应用”,历经十年努力,开展了一系列基于磁共振技术的多模态影像学研究。主要手段包括rs-fMRI、DTI、MTI、MRS等,并有针对性地结合脑电技术,重点探索了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癫痫等脑功能性疾病的影像学表征,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获评2010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龚启勇教授的项目组获得的研究成果包括:

  建立了重大应激事件精神疾患高危人群的影像学评估体系,实现了脑功能性疾病的影像学早期有效监测与评价。

  建立了脑功能性疾病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诊断的影像学表征,促进了影像学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包括应用静息态磁共振BOLD信号的低频振幅作为监测疾病状态下脑功能异常的生物学指标,有效克服了精神疾病患者不合作的困难;以及应用静息状态MR技术评估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对患者脑功能的影响等。

  建立了同时获取脑结构与功能信息的多模磁共振研究体系,发展影像联合分析技术,解决单模磁共振技术信息量片面的问题,用于精神分裂症、癫痫、抑郁症等疾病临床特征分型、诊断与预后判断,开始解决此类疾病无客观影像指标的问题。

  建立包括数据采集、质量控制、海量数据存储以及新算法的磁共振新技术。其中“一种磁共振成像设备稳定性及成像指标的测量方法”获得国家专利,实现了磁共振数据的质量控制和保证。

  神经及精神疾病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多发病,导致严重的社会负担,而这类疾病在临床上又缺乏客观的诊断与评价手段。因此,当前国内外神经影像学前沿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揭示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实现客观的诊断、治疗评价以及预后评估。龚启勇教授领导的项目组正是通过以上创新,建立了这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与评价方法以及疗效预测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影像诊断对于脑功能性“非器质性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束手无策的问题,扩展了影像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领域的应用。

  研究成果通过举办培训班、国内学术会议讲座、编纂教材以及科研合作交流等形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等26家院校得到推广应用。对于临床医生更好的认识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并有针对性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等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35篇,他引240次,代表性成果发表在PNAS USA(IF=9.3)、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IF=14.2)、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IF=10.5)、Radiology(IF=5.9)以及NeuroImage(IF=5.6)等领域顶级学术期刊。出版专著《3T磁共振临床应用》与《3T磁共振扫描指南》以及参编多部统编教材。

  研究成果还得到国际知名学者和杂志的重要评价,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以特邀讲座、口头演讲以及壁报等形式推广交流,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国影像医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升了我国功能神经影像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该研究成果经专家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分享:

相关文章

评论

我要跟帖
发表
回复 小鸭梨
发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
//站内统计 //百度统计 //谷歌统计 //站长统计
*我要反馈: 姓    名: 邮    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