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一项强烈警告,要求含可待因制剂药品说明书添加新黑框警示,注明可待因在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患儿术后镇痛中存在风险,并将此情况列为可待因应用的禁忌证。
■ 国际新闻
2月20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一项强烈警告,要求含可待因制剂药品说明书添加新黑框警示,注明可待因在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患儿术后镇痛中存在风险,并将此情况列为可待因应用的禁忌证。
可待因可通过肝脏转化为吗啡,在伴有可待因超快代谢征象的儿童中,肝脏可将可待因转化为危及生命或致命性剂量的吗啡。此类儿童(特别是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者)在接受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后应用可待因,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甚至死亡。
对接受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切除的患儿,医生应用替代镇痛剂实施术后镇痛。就其他类型的儿童疼痛管理而言,可待因仅应在预期获益超出风险的情况下应用。当患儿出现异常睡眠、意识模糊或呼吸困难等药物过量征象时,父母或看护者应立即停用可待因并就诊。
链 接
可待因又称甲基吗啡,大部分在肝内代谢,有10%可待因脱甲基后转变为吗啡而发挥作用。其镇痛作用仅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在镇咳剂量时,对呼吸中枢抑制轻微。临床上,可待因用于中等程度疼痛止痛,也是典型的中枢性镇咳药。
■专家点评
关注儿童用药安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 李在玲
儿童的发育特点 不同年龄儿童在解剖、生理、病理方面具有各自特点,小年龄儿童的消化道面积相对较大,肠壁通透性强,药物吸收率高,肝脏代谢功能不完善,肾小球滤过率低,神经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全,对许多药物极为敏感。儿科医师应熟悉上述特点,并掌握用药指征,严格把握剂量和给药途径,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
儿童安全用药的新挑战 上述事件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FDA报告的死亡儿童的可待因使用剂量都在规定范围之内。 这些儿童(2~5岁)都具有一种遗传特质,即肝脏细胞色素P450 2D6(CYP2D6)酶功能增强,导致可待因在体内转为吗啡的速度更快,更彻底。其在使用可待因后,体内吗啡浓度超过正常水平,进而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抑制。
这提示我们,安全用药不仅要注意药物禁忌证、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还需要根据患儿病情、体质、家族遗传病史和药物成份等进行全面评估,防止药物滥用。一些极为特殊的药物,在必须使用时,可进行相关基因检测。
我国用可待因药物现状 在我国,可待因较少作为儿童镇痛的常规药物,但值得注意的是,含可待因的复方口服液在儿童镇咳方面应用广泛。儿童咳嗽应尽量采取“疏”而非“堵”的方法,如果是刺激性干咳,也只能短期使用。对伴有睡眠性呼吸暂停和呼吸困难等疾病的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