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酪氨酸酶抑制剂(TKI)疗法是肾细胞癌(RCC)治疗中的一大进步。目前有多种此类药物可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舒尼替尼,可将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至11个月。然而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药物副反应也增多,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医师与患者都期待能够制定出一套监测、治疗和处理副反应的标准。虽然目前有很多医师在总结处理这些问题的经验,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但这些毕竟只是单中心的经验总结,且有的医疗中心病例数较少。
腹泻
定义及症状
腹泻亦是舒尼替尼所致常见并发症(42.5-59.9%),大多数为轻度至中度,但严重程度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腹泻的表现因人而异,并无固定的模式。腹泻的CTCAE分级如表4所示。
预防及辅助性措施
对于腹泻,应当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这就需要病人的配合,注意自己排便习惯的改变,并积极寻找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原因(专家认同度>90%)。防止腹泻加重是十分重要的,可建议病人每日少量多次进餐(专家认同度>90%)。饮食中应当有足够的液体入量,并避免辛辣(专家认同度>90%)。推荐的食物包括:香蕉、成熟的苹果、土司面包或土豆;不推荐食用辛辣、高脂肪、产气或油炸的食物,不宜大量吃水果或饮大量果汁(专家认同度>90%)。不应服用泻药(专家认同度>90%),宜避免高渗性的饮食添加剂(专家认同度70-80%),饮水温度宜接近常温(专家认同度70-80%)。对于轻度的腹泻,补充电解质是适当的(专家认同度80-90%),严重腹泻时可静脉补水及电解质(专家认同度>90%)。
药物治疗
腹泻宜尽早治疗,可用路苯哌酰胺(易蒙停)等药物(专家认同度>90%)。1至2级腹泻无需调整舒尼替尼剂量(专家认同度80-90%),3至4级腹泻则需减量(专家认同度>90%)。
表4 CTCAE之腹泻分级
严重程度分级 |
副反应 |
对舒尼替尼治疗的影响 |
Ⅰ |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4次;肠道造瘘排出量轻度增加 |
无需调整 |
Ⅱ |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4-6次;补液时间<24小时;肠道造瘘排出量中度增加;不影响日常活动 |
无需调整 |
Ⅲ |
每日排便次数增加≥7次;静脉补液时间≥24小时;需住院;肠道造瘘排出量显著增加;影响日常活动 |
中断治疗,考虑减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
Ⅳ |
危及生命的事件 |
中断治疗,考虑减量;必要时静脉补液 |
恶心呕吐
定义,分类与发生率
舒尼替尼可导致出现上消化道症状,如食欲下降,非特异性上腹痛或恶心呕吐。恶心呕吐常出现在治疗初始,是可控制的【23】。表5所示为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制定的腹泻分级。根据已有文献报道,舒尼替尼所致不同程度恶心症状的概率为36.6-53.3%,其中Ⅲ级占3.4-3.5%。呕吐出现的概率为32.7%,其中Ⅲ级占1.6-3.1%。
预防与药物治疗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及专家建议,应进食温和无刺激性的饮食,一旦出现消化道症状就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实际上,不适症状的及早治疗对于舒尼替尼用药的持续性有很重要的意义【19】。温和饮食,要求病人少量多餐,避免饮食过烫、过油腻及过咸(专家认同度>90%)【11,19】。
根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及专家建议,应当尽早使用止吐药、抑酸药。止吐药建议用甲氧氯普胺或阿立必利,抑酸药可用质子泵抑制剂,以保护胃粘膜(专家认同度>90%)【17】。
舒尼替尼用药调整
临床研究显示舒尼替尼用药与抗肿瘤作用明显相关【24】。因此,应当尽量避免药物减量或间歇停药(专家认同度>90%),当症状到达3或4级,且控制不佳时,方可考虑减量12.5mg(专家认同度>90%)【14,22】。
表5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制定的恶心呕吐严重程度分级
严重程度分级 |
恶心 |
呕吐 |
Ⅰ |
食欲下降,饮食习惯无改变 |
24内发生1次 |
Ⅱ |
摄入量减少;体重无明显下降,无脱水或营养不良;静脉补液时间<24小时 |
24小时内发生2-5次;静脉补液时间<24小时 |
Ⅲ |
营养不良或脱水;静脉营养、补液时间≥24小时 |
24小时内发生≥6次;静脉营养、补液时间≥24小时 |
Ⅳ |
危及生命 |
危及生命 |
皮疹及色素脱失
定义,概率及分类
皮疹及色素脱失是舒尼替尼的常见副反应,通常为暂时性出现的可逆性改变【14,17,22】。然而这类副反应有碍美观,会对病人的主观感受造成负面影响【11】。舒尼替尼会抑制c-Kit基因,进而影响褪黑激素的产生,导致在治疗开始后3-5周时出现色素脱失【25】。由于舒尼替尼治疗中周期性停药,甚至可以出现十字交叉状的条纹【22】。用药导致的皮肤黄染通常不会影响到巩膜及粘膜,因此不应被误诊为黄疸(专家认同度>90%)【11,26】。
目前NCI分级系统将该类副反应分为四级:边缘清晰或局限的(级Ⅰ),明显的或分布较广泛的(Ⅱ级),未定型的(Ⅲ/Ⅳ级)。根据药品生产厂家提供的信息,颜色改变的发生率在头发为15.2-18.9%,在皮肤为26.5-33.2%。发生严重皮疹(Ⅲ级)的病人仅有0.0-0.2%。
治疗及病人信息
应当将舒尼替尼所致皮疹及色素脱失的可能性充分告知病人,包括可能出现在头发和皮肤上的具体改变【25】,一旦发生,则各人依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化妆(专家认同度>90%)。还应当告知病人,皮肤黄染并非肝脏受损的表现,而是药物本身的颜色所致【11】。不过,一旦出现黄疸,应排查肝功能(专家认同度>90%)。
手足综合征
定义,概率及分类
所谓手足综合征(HFS)是化疗副反应的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主要是舒尼替尼)亦可导致此并发症【27】。手足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手掌、脚底的痛性皮疹,伴有感觉迟钝。此外,在受到机械牵拉的部位容易出现皮肤过度角化、水肿和脱屑,有时甚至没有皮肤的显著改变【22】。然而,严重的手足综合征有时可导致功能受限,在停药的2周内可有所缓解。
NCI根据严重程度将手足综合征分为三个级别:轻微的皮肤改变和皮炎(Ⅰ级);显著的皮肤改变(如脱屑)而无痛感或伴有功能受限(Ⅱ级);溃疡或其他改变共同发生并伴有日常活动功能受限(Ⅲ级)。舒尼替尼所致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24.1-26.5%,其中严重程度较高的(Ⅲ级)占6.1-8.5%。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