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初,2023年全国药品交易会于5月9日-11日在青岛世博城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作为疫情结束后的首次,本届药交会以“构建医药健康,创新共融生态”为主题,汇集全国2000多家知名企业参会,来自全国30+个省市和地区的各级代理/经销商、生产企业代表、连锁药店/单体药店采购商以及医药电商负责人等专业观众近10万人次到场找产品、谈生意、面对面的交流。展会涵盖化学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材、配方颗粒、中医药养生/艾灸、中医诊疗及中医药设备、OTC、生物制品、医药研发供应链、医药物流技术与设备、器械耗材、个人护理用品、成人用品、互联网+医药、智慧营销、医美、健康营养品。
后疫情时代,中国医药大健康产业现状如何?行业发展方向又在何方?
记者走访全国药品交易会,探寻产业故事,汇聚一线声音。初探中国医药大健康发展现状,以资读者。
医药制造业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跨国药企纷纷来到中国,深度参与了中国医药产业的变革,并在中国实现了稳步发展。医药制造业如今已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增长点之一。而随着“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十四五”规划为中国医药产业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通过畅通的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为跨国药企和本土企业融合发展拓展出更广阔的空间。
当前,中国已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国药品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4304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9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2025年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0,645亿元,创新药占比继续放量至68%。在政策红利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跨国药企频频开启与本土企业及政府的各项合作,加速本地化进程,打造新的医疗生态“朋友圈”。随着中国本土研发创新实力增长,以及药企研发模式从“内向型”转向“外向协作型”,很多跨国药企开始选择与本土生物医药创新力量合作,共同搭建医药创新研发合作新生态、融入全球研发策略和体系,也共同研发包括中国患者在内的全球患者的医疗需求。
此次全国药品交易会联合中国国际健康营养博览会,纳入超万种营养类产品。营养保健作为我国传统健康理念之一,在中国泛健康领域长期占据着重要的市场份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升级。从居民消费支出细分类目来看,近年来中国居民在医疗保健上的支出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速,高于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食品烟酒等细分品类的增速。
近年来国家相继推出了支持大健康领域发展壮大的多重举措,《“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健康中国“三步走”的目标,实现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预计2030 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 16 万亿元的指标,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根据海关数据分析2009—2022年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出口情况,从趋势图上看出,出口金额处于持续增长状态,14年间增长了近9倍。近几年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行业供应链及物流运输带来较大影响,但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的出口依然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截至2022年,出口金额达31.86亿美元。
作为本次药交会重要组成的民族药近年来尤其受到关注。就在大会开始前一日,片仔癀、健民集团涨停,佛慈制药等中药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5%。自2022年9月份以来至2023年5月8日,中药指数区间最高涨幅超48%,16家中药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50%,多家公司股价创上市以来新高。从中药(或以中药为主业)上市公司2022年的业绩分析,74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规模3495.49亿元,实现利润241.08亿元,平均净利润率达到了6.9%。在74只中药概念股中,51家实现了营收正增长,58家在2022年度实现了盈利。
但国内企业蓬勃发展同时,外资介入也成为当下热点。业内人士认为,外企进入中医药领域,经历了三个阶段——原料采购期、初级观望期、开始合作期。近年来,多家跨国药企开始在第三个阶段加强布局。包括阿斯利康、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药企都曾涉足中药产业。而在今年近年来我国对中医药产业扶持越来越大,尤其是2017年《中医药法》颁布以后,中成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享受一定政策红利,中成药市场潜力较大,本身对跨国药企来说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如今,跨国药企开始在国内建中医药基地,这或许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即将成为趋势。
此次大会中,营养健康领域成为关注热点,5月上旬国内一级市场披露了百余起投融资事件,不约而同将目光集中于医疗健康,大健康产业,正在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作为一个涵盖医疗产品、保健用品、休闲健身、健康管理等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的“泛产业”,疫情发生以来大健康产业就备受资本关注,加上人们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整个大健康产业还有更大的延伸空间。
参考发达国家的发展规律,健康产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健康产业的需求也会迎来爆发,然而以2019年的数据来看,我国的健康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健康产业的年收益至多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
近年来,伴随着“健康中国”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一系列扶持、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紧密出台,在国家政策暖风的催化下,大量投资正加速涌入大健康领域,健康产业的投资、并购日益频繁。与此同时,健康企业的数量、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健康产业的整体容量、涵盖领域、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放大,正呈现出市场与政策双轮驱动的格局。根据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数字化发展白皮书》,中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5.2万亿元增至2019年的8.1万亿元,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约13.4万亿元。相信随着健康中国建设不断推进,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和需求度的逐渐上升,政策、市场、技术突破、行业创新、需求升级等多重利好加持作用下,大健康产业将逐渐成为全球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