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驻地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张志文研究员团队携手,研制了一种无药仿生纳米递氧系统,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时间窗。近日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本网讯 (驻地记者 孙国根)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团队、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团队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张志文研究员团队携手,研制了一种无药仿生纳米递氧系统,可用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治疗,有望延长血管再通治疗时间窗。近日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材料学领域权威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
赵静说,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均极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静脉溶栓和血管内介入疗法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方法,可快速恢复缺血部位的血氧供应,减轻缺血引起的脑损伤。然而,大脑对缺血缺氧高度不耐受,使缺血造成的脑损伤进展十分迅速,导致再通治疗可获益的时间窗极窄,超出时间窗的再通治疗会增加脑出血风险并造成继发性再灌注损伤。目前尚无确切的有效延长缺血-再灌注治疗时间窗的方法,成为制约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的最大阻碍。
为解决这个问题,复旦大学临床和基础科研团队展开联合研究。研究者构建了一种以仿生纳米递氧系统(MFP)高效递送氧至脑缺血区域,显著提高了纳米粒在脑缺血区的靶向性作用,可早期提高缺血病灶的氧分压,减少细胞凋亡,并抑制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分泌,保护了血脑屏障完整性,降低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从而有效增强脑组织的缺血耐受和再灌注损伤抵抗能力,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减轻了再灌注后的微血管“无复流”现象。
据悉,该无药仿生纳米递氧系统的设计与作用机理模型的脑内分布研究显示,在缺血1.5小时,2 小时,8 小时和24小时时,仿生纳米粒在缺血半脑的荧光强度(优越性)分别是非仿生纳米粒的3.47倍,4.43倍,2.47倍和3.33倍,显著提高了纳米粒在缺血半脑的靶向性作用,并且显著减小了缺血体积,且使脑损伤进展缓慢,同时保护了血脑屏障和降低炎症反应,脑梗死体积由对照组的36.66%降低到11.03%,且有效改善了神经功能。此外,递氧系统还具有促进小胶质细胞向好生物功能,降低了缺血半脑细胞的坏死和凋亡程度,减少了炎症现象。
该递氧系统对于缺血时间达到2.5小时的大鼠模型的脑梗死体积由对照组的38.68%降低至20.78%,进一步明确了其对较长时间脑缺血再灌注仍具有脑保护作用。
赵静表示,与人类相比,大鼠需要更高的氧糖,因此可以预期该系统将有助于延长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再灌注的治疗时间窗。对脑卒中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因此,本研究有望助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再通治疗,延长血管再通黄金救治时间窗,让更多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复旦大学药学院沙先谊教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赵静主任医师和复旦大学药学院张志文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药学院何文秀博士(现为山东大学药学院助理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张孝勇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