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大脑控制机器人进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中,目前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制定指导方针来确保直接性的大脑—机器互作的有益性和安全性。当我们考虑到这个新兴领域的伦理性时,责任、义务、隐私和安全性或许就是最关键的。
如果半自动的机器人没有可靠的控制或覆盖机制的话,如果你使用它来抱起婴儿的话就会被认为是过失操作,但对于其它风险较小的活动而言或许是没有问题的;研究者指出,任何半自动的系统都应当包括否决控制的形式来帮助克服直接性的大脑—机器互作所产生的固有弱点。
研究者John Donoghue教授认为,尽管我们仍然并不清楚大脑工作的机制,但如今我们向深度可靠地解析特定大脑信号又迈进了一步,我们并不应当自满于这对社会意味着什么,而是应当仔细考虑一下与我们一起生活的半智能大脑控制机器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而且我们应当做怎样的准备来确保其使用的安全性和伦理性。
研究者们并不想夸大风险,也并不想给因神经技术(Neurotechnology)获益的人群构建一些虚假的希望,他们的目的就是确保适当的立法能够同快速发展的领域保持同步。保护由脑机接口(Brain-Machine Interfaces,BMI)记录的生物学数据是研究人员关注的另一项研究领域,安全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数据加密、信息隐蔽和网络安全。如今在临床研究中已经存在病人数据保护的准则,但相关标准在不同国家之前又各不相同,而且也无法严格应用于纯粹的人类实验室研究中。
来自德国蒂宾根大学(University of Tubingen)的研究人员Niels Birbaumer教授表示,利用BMI来保护完全麻痹个体的敏感神经学数据或许能够作为他们交流的唯一方式,当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对BMI的成功校准依赖于个体对家庭成员所提问题的脑部反应,比如你妹妹的名字是Emily吗?严格的数据保护必须应用于所有人群中,这就包括了在问题中保护个人的信息以及神经学数据,从而确保设备功能的准确性。
研究者表示,对脑部植入物的恶意操控(大脑拦截)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当BMI系统能够恢复麻痹患者的运动或交流时,其或许还依赖于用户的状态,比如随着对大脑读取率的改变,这或许会增加个体被恶意攻击的风险。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