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西北地区某商业公司透露,基药目录有调整的迹向。
近日,据西北地区某商业公司透露,基药目录有调整的迹向。
关注点一:九大门类需要专家提前参与
据该商业公司透露,最近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次内部研究会,涉及消化、呼吸、感染、神经、心血管、内分泌、肿瘤、血液、儿科等类别,会提请相关专家提前参与。
关注点二:优先考虑临床价值品种进基药
目前来看,进入基药的的考虑原则是以临床价值与优先使用为主,进基药的品种可以不是医保,同时,也不能只考虑廉价药。
关注点三:地方性辅助用药进入基药目录希望不大
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都陆续出台了重点监控以及辅助类用药,此类品种已经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并作为进基药的衡量标准之一。目前来看,此类品种进入国家基药目录难度相当之大。
关注点四:非医保也有机会进基药
进入基药,并不一定非得是医保药品。因为如果是临床必需的药品,相关部门会尽快将其纳入医保。
关注点五:仿制药会优中选优,目录动态调整
本轮目录调整,会考虑仿制药中“优中选优”因素,笔者预计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将会被重点参考。
总体分析:基药目录影响有限,进入医保目录方是正题
根据2015年2月13日公布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5〕52号)规定,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应当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基本保障、临床首选和基层能够配备的原则,结合我国用药特点,参照国际经验,合理确定品种(剂型)和数量。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制定应当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相衔接。
但近四年来,尤其是2014年国家卫计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后,各省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基层医疗机构采购非基药。历经近四年的过渡期,在各地城乡医保合拢为一的大背景下,基层用药基本上原则已经放开。
以广东为例,自2017年7月1日起,广东省不再对各级医疗机构(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下同)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含省增补基本药物,以下统称基本药物)的品规数量和金额比例作具体要求。这一点,基本上就意味着不再对国家及省基药的使用品规数量和金额比例进行强制规定。而根据广东以往政策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只能配备不超过40%的新农合和医保药品,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40%-50%;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30%,其中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50%。
因此,基药不再强制规定,将颠覆以往的各级医疗机构销售布局。总体来看,对部分产品来说,二级以上医院所谓的基药配备使用也并不能对临床必须产品构成多大的影响。
对于部分并不依赖基药生存的医药企业来说,能够持续进入动态调整的医保目录才是正题。尤其是在药品标准提升、全面推进仿制药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治理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等举措出台的背景下,基药目录的含金量与以往相比已经淡化不了少。
而目前药企要做的,并不是进不进基药目录,而是要考虑公立医院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中采购三方互相嵌套所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去定位自身产品的打法,“合适”的,才是最好的!“盲目”进基药或“冲动型”的增补地方基药,并不值得鼓励。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