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郑大一附院刷新日门诊量和手术量记录的消息在网络疯传。日门诊量4万余人次,手术1416台!
2月26日,郑大一附院刷新日门诊量和手术量记录的消息在网络疯传。日门诊量4万余人次,手术1416台!
在国家力推分级诊疗的当下,对这样一个新纪录的诞生,喜忧参半。
喜的是:就在今天,国家卫计委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鲜明地向外传递出,大医院这种门庭若市、水泄不通的局面马上可能就一去不返了,部分群众无序盲目就医的乱象将局部得到遏制,医护人员终于可以不用这么拼命了。
这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说:我们希望将来医保能够在社区引导病人的时候有一个倾斜,比如社区看病,报销比如说80%,在三级医院,你到大型医院看病,看一个感冒可能就报30%,如果这么大的差距的话,这个政策会引导病人往社区去。
进一步拉开医保分级支付的差距,这样的建议尽管出自一名人大代表、三甲医院的院长之口,但却是在国家卫计委组织的会议上提出的。这所传递的信号是鲜明的,医保分级支付改革将极有可能在全国范围推开。
忧的是:一旦通过医保杠杆拉开拉大三级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报销差距,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亟待解决,即公平可及性的问题。
众所周知,大医院的门诊量中有一半、甚至更多的患者是不需要到大医院就诊的,通过发挥医保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的价格杠杆作用,能把这部分患者全部引导到社区就诊吗?那是不可能的!只会把这部分患者中的穷人引导到社区就诊,富人绝不会因为你报销比例少就不在大医院就诊了。这样的政策所带来的后果极有可能是,公立大型三甲医院最终沦为有钱人的首诊医院。政府办的公立医院对全社会提供的是公平可及的医疗,凭什么富人就能首诊在公立三甲医院,而穷人只能首诊在基层?
用医保分级支付改革去主导分级诊疗、引导病人流向,也有人担忧这样的政策会导致大医院的病源迅速下降,以郑大一附院为例,病人如果突然少了一半,你让医院的1万多医务人员、1万多张床位何去何从?对于这样的担忧是没必要的,病人突然下降至一半,也是不可能的。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刚才已经说了,医保分级支付改革针对的是穷人,只会把穷人分流到社区。另一个原因,优质紧缺的医疗资源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从来都不缺买方。
所以从医改的推进脉络看,真正撬动分级诊疗的不是医保分级支付改革,而是所有患者不论穷人或富人,必须首诊在基层、全面落实预约诊疗,公立三甲医院只接收预约基层转诊的患者。而要让卫计委有足够的底气能强制走出这一步,并作出硬性要求的前提是,基层真正强起来。从这一点看,现在的各地各类开展的如火如荼的医联体,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强基层。
真到了这一天,多年来无节制扩张的大医院才是真正到了规模过剩、人力过剩洗牌出局的时刻。医生也会大批量走出体制,涌入民营医院,为不愿首诊在基层的富人提供对应的医疗服务。而民营医院的春天也才算真正来临。
copyright©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