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脓液、血液、异物病原微生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清洁。各种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经迷走神经及运动神经将信息传向至喉头肌及参与咳嗽动作的骨骼肌等,完成咳嗽动作。
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脓液、血液、异物病原微生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清洁。各种刺激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通过迷走神经及运动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再经迷走神经及运动神经将信息传向至喉头肌及参与咳嗽动作的骨骼肌等,完成咳嗽动作。
一、药物分类及作用特点
一般把抑制咳嗽反射活动中枢环节的药物称为中枢性镇咳药,如咖啡因、福尔可定及右美沙芬;抑制中枢以外的其他环节者称为外周性镇咳药;有的药物兼有中枢和外周两种作用,如苯丙哌林、喷托维林及复方甘草合剂等。
1、中枢性镇咳药
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发挥其镇咳作用,使其对外周传来的刺激不敏感,因而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止咳作用。根据它们是否具有成瘾性和麻醉作用可分为: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镇咳药。如可待因、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福尔可定等。
(1)依赖性镇咳药:
依赖性中枢镇咳药为吗啡类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对延脑的咳嗽中枢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镇咳作用强而迅速,同时也有镇痛和镇静作用,可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但由于该类药物具有耐受性和成瘾性,也可抑制呼吸中枢,目前应用较少,仅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短暂使用。临床上主要用可待因。
(2)非依赖性镇咳药:
非依赖性镇咳药多为人工合成的镇咳药,没有耐受性和成瘾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很弱,临床上逐渐了取代了易产生依赖性的镇咳药。但此类药物的使用 仍局限于痰量很少或无痰的咳嗽,对痰多者不宜使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临床上主要有右美沙芬、喷托维林等。
2、外周性镇咳药
能抑制咳嗽反射某一环节如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从而发挥镇咳作用,如那可丁、苯佐那酯等。这类药包括局部麻醉药和黏膜保护剂,如甘草浸膏和糖浆。口服后覆盖于口咽黏膜表面,保护黏膜免受剌激而起到镇咳作用。有些药物如苯丙哌林兼有中枢性和外周性镇咳作用。
镇咳药物的药理作用比较
二、注意事项
1、对轻度的咳嗽一般无须应用镇咳药。对于无痰而剧烈的干咳,或有痰且过于频繁的剧烈咳嗽,可适当地应用镇咳药,以缓解咳嗽。
2、选用镇咳祛痰复方制剂进行治疗时,最好只选一种药物。
3、含可待因或其他阿片类的镇咳制剂一般不宜给儿童应用,1岁以下的儿童更应完全不用。成人必须慎重使用,尽量限制用药次数和剂量,注意监测镇咳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4、当肺癌出现异常痛苦的咳嗽时,可应用吗啡、美沙酮等吗啡受体激动药;但在其他原因所致的咳嗽因可引起痰液潴留、抑制呼吸以及成瘾性,则属禁忌。
5、妊娠3个月内的妇女忌用右美沙芬,另外磷酸可待因可透过胎盘,使胎儿成瘾,应慎用;磷酸可待因还可自乳汁中排出,哺乳期妇女慎用。
6、肝功能不全时因肝脏不能将铵离子转化为尿素而容易中毒,此时禁用氯化铵;肾功能不全时也禁用。
7、对痰液特别多的咳嗽,应该审慎给药,以免分泌物排出受阻而加重呼吸道感染。
8、因过敏引起的咳嗽应选用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
三、主要不良反应
镇咳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多见,如亢奋、眩晕、嗜睡、头痛、神志模糊、疲劳等;消化系统症状也较多见;如胃部不适、恶心、便秘等。
镇咳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