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89岁,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1周”于2012年4月17日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病历摘要
患者女,89岁,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咯痰1周”于2012年4月17日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患者精神良好,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公式音。无发热、寒战、腹痛、腹泻等。全身皮肤状态完好。诊断为支气管炎,给予头孢西丁2 g静脉滴注,1次/天。
4月18日,患者再次就诊,诉输液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遂换用克林霉素1.35 g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输注约10 min后,家属发现漏液致患者手背肿胀。立即拔针,并给予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涂抹按摩患处,继以硫酸镁湿敷,并停用克林霉素。嘱家属回家后继续应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及硫酸镁,方法同上。
4月19日,患者输液侧手背及手腕均出现肿胀,输注部位出现直径约2 cm的水疱。再次就诊后,医师在水疱周围皮肤继续用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按摩,硫酸镁湿敷,同时给予地奥司明片口服。
4月20日就诊时,患者手背处水疱破溃,破溃处皮肤发黑。给予伤口清洗、活力碘消毒、10%浓钠纱布湿敷。其后3天患者水疱破溃处逐渐结痂,呈黑色硬痂。给予壳聚糖水胶体敷贴敷于结痂处,1天后硬痂溶解,形成约2 cm的凹坑,凹坑周围可见皮肤发黑坏死,给予清创、活力碘消毒后继续壳聚糖水胶体敷于患处。清创期间给予患者头孢呋辛2 g静脉滴注,1次/天,连用3 天,预防感染。每日均进行皮肤消毒后更换壳聚糖水胶体敷贴治疗。
4月29日,患者手背及手腕肿胀基本消退,伤口处有新鲜组织形成。
5月10日,伤口周围已有新鲜组织形成(图2),治疗改为隔日1次消毒、换敷贴。
5月16日起,每3天1次消毒、换药。
5月21日,伤口干燥愈合,之后每3天消毒包扎1次。
6月初,患者伤口基本愈合良好。
讨论
药液渗漏在临床输液时常有发生,经过一般护理大都会很快消失。克林霉素为大分子药物,且具有神经肌肉阻滞作用,外渗后难以吸收和恢复。
应用克林霉素发生药液渗漏,轻者可造成局部组织肿胀,出现酸、麻、胀、痛等刺激症状;严重者可因炎症介质作用,致局部组织坏死,处置不当还可造成瘢痕挛缩、关节僵直、功能障碍。
国内已有静脉使用克林霉素渗漏致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报告。翟继卫等报告的1例患者经治疗后功能恢复正常;而王惠成和刘晓峰报告的1例患者经反复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仍不理想。
本例患者药液渗漏后出现严重皮肤坏死,经过长达1个多月的治疗和修复最终好转,未造成严重后遗症。
静脉使用克林霉素时应严格把握药物剂量及浓度。克林霉素单次给药剂量一般为0.3 g~0.6 g,而本例患者单次剂量为1.35 g, 药物浓度较高,导致渗漏后对皮肤及血管刺激较大,加之患者高龄、消瘦,皮肤组织愈合能力差,致输液部位皮肤溃烂坏死,应引以为戒。
同时也应注意,应用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有可能导致动脉血管损伤及静脉炎。因此,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输液速度和局部反应,如出现外漏、外渗,即使回血很好,亦应更换注射部位。
护士应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渗漏,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将患者损害降至最低。
本文全文详见《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2年第六期
临床用药栏目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合作第19期
每月初刊登,敬请关注
copyright©金宝搏网站登录技巧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198 京ICP备10215607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160号